又一个重大能源产业项目落户海南。
3月6日,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海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3家央企在洋浦签署《海南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园区合作协议》,依托三大央企在能源领域的资金、技术、制造、销售链优势,联手布局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在洋浦建设百亿级海上风电制造产业集群基地。
与此同时,“十四五”期间,中国大唐计划在海南再投资300亿元,加大海上风电、氢能等能源开发。大唐海南公司董事长贾炳军表示,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园项目将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氢能、储能、综合能源等产业结合,公司将全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首套产品下线。
上述项目落地洋浦有着特殊的意义。位于海南省西北部的洋浦,全称洋浦经济开发区,是于1992年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海南自贸港成立两年后,2020年作为承接自贸港政策的先行区、示范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加工增值免关税、国际船籍港、保税油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
除上述三家央企外,1月5日,洋浦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与申能股份有限公司(600642.SH)及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88660.SH)完成投资协议签署流程,申能电气风电新能源装备产业项目正式落户洋浦。该产业项目于1月6日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项目2022年度第一批集中开工活动。
海南大力引进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与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密切相关。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下发的《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要求,海南要“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加快构建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根据《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海南将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清洁能源岛目标,依托省内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洋浦经济开发区以及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到2025年,全省初步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及清洁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突破33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海南省“十四五”期间规划11个场址作为近期重点项目,分别位于临高西北部、儋州西北部、东方西部、乐东西部和万宁东南部海域,单个场址规划装机容量50万千瓦~150万千瓦,总开发容量为1230万千瓦。
海南有望成为中国使用清洁能源的典范省份。海南省省委书记沈晓明曾在2021年表示,到2035年,海南岛的生态环境要做到全世界领先。他表示,争取到2030年,海南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要达到85%左右。
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展备受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提高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业内人士预计,储能、配电网、充电桩等保障电力系统灵活性和韧性的项目将成为“十五五”期间中国能源投资新增量。
外有新能源的电量冲击,内有清洁减碳的要求,双重压力下煤炭和火电企业需要站在当下的财务表前主动求变,为将来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5.7亿、10.8亿千瓦,占全部装机比重达到45.7%,已经超过了火电装机的比重。
这些来自1500米深海的清洁能源,通过香港、三亚、珠海等地的陆岸终端,源源不断输送至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