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投研信息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纳微科技:国产化需求旺盛收入倍增,150倍估值无忧?

第一财经 2022-03-11 14:44:34

作者:俞晟麒    责编:黄宇

纳微科技(688690.SH)3月10日晚间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117.74%;实现归母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158.75%,增速达到上市前平均水平的三倍。得益于盈利能力的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达到1.58亿元,同比增长118.21%。

尽管年报业绩亮眼,但通联数据显示,公司最新静态估值(2021PE)仍达逾150倍。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近期在创下新低后连续回升,但3月11日盘中一度跌超8%。

国产化需求旺盛,客户规模和集中度快速提升

纳微科技是国内生物医药分离纯化领域唯一一家以纳米微球材料为主营的上市公司,目前产品和服务主要涉及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和体外诊断三大应用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生物医药类产品和服务业务规模进一步提升,整体实现营收3.9亿元,同比增长134.17%,占到公司营业总营收的87.43%,较2020年提升3.79个百分点。其中,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的产品销售收入为3.49亿元,同比增长148.54%,占营收比重达到78.13%。

受近年来新冠疫情以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大量国内医药研发企业对于关键材料国产化需求升温,公司作为技术领先的企业也迎来难得的扩张机会。报告期内,公司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的客户达500家,较上年增加约101家。同时,公司大客户订单规模已出现快速增长,前五大客户收入规模同比增超177%,占比由此前的25%迅速增至32%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服务项目大部分仍处于客户临床研发早期阶段,三期临床及生产项目占比仅为36.78%。研发阶段中,由于单个项目用量较少,客户对色谱填料的采购规模也相对有限,因此当前公司填料收入增长更多体现在产品切入项目数量的快速飙升。未来随着客户项目研发进展逐渐推进至临床后期及生产阶段,单个项目的填料用量有望出现高速增长,从而为公司带来更多订单。

布局体外诊断用核心微球

近十年来,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新冠疫情下,核酸检测的大规模使用使得体外诊断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预计2021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可达983亿元。

终端市场的增长带动了包括微球在内的国产关键原料和关键部件的快速发展,IVD用微球产品也已成为公司布局的新增长点。2021年上半年,公司设立纳微生命科技,利用已有的磁珠、乳胶颗粒、荧光微球相关技术和业务积累为基础,布局体外诊断上游原材料领域。

随着上述IVD用核心微球产品逐步转向量产,并在国内多家诊断试剂厂商开展验证工作,报告期内,该项业务实现营收1579.87万元,不过由于仍处于优化放大生产工艺阶段,该项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了9个百分点,为87.67%。

研发费用翻番,研究人员薪酬激增

公司IPO以后研发费用大幅增加。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总额6609.66万元,同比增长98.65%,而2019、2020年研发费用增幅分别为12.54%、13.23%。

值得注意的是,员工薪酬的增长成为研发费用大幅提升的主要因素。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29人,较上期增加15人。研发人员平均薪酬由14.11万增至32.91万元,薪酬合计由1609.10万元增至4245.50万元,同比增长163.8%,占研发费用比由48%提升至64%。


第一财经出品的行业/公司研究,旨在帮助投资者从财报、赛道、调研、模型等角度对上市公司及相关产业有更为明确的认知,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

小狮子项目公司调研/商务合作:xiaoshizi@yicai.com。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这家德国呼吸机企业,在上海看到世界工厂的潜力 | 海斌访谈

“美国企业的机会来了会扑上去,中国企业更不用说了。”沈立新表示:“我们不会非常激进。”

04-13 11:19

聚焦两会|大三甲呼吸道感染为何人满为患?张文宏:基层诊断技术和药物供应待提升

要着重切实提升诊断技术与药物供应等全方位的提升。“特别是要避免出现医生有能力但无有效药物供应、无诊断方法的窘境,不能让老百姓对基层医疗失去信心。

03-06 18:49

AIGC元年到来,AI进化的“奇点”是否将至——对AIGC的突破标志及突破方向的探究与分析

在许多人眼中,AIGC的元年已经过去,随着2024年2月16日Open AI研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Sora的横空出世,2024年人类将正式进入AIGC时代。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从抢红包到拍全家福,甚至面对亲戚的“灵魂拷问”……各种过年习俗和场景在互联网科技产品的赋能下,都或多或少带有AI大模型色彩。AI正在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底层技术,迈向工具性、普适化和工业化的“大应用时代”。

02-26 10:13

年治疗费18万的阿尔茨海默药在华上市进展如何?卫材最新回应

这款药物预计今年下半年在中国上市,但上市初期能够获得治疗的首批中国患者数量将相对有限,这主要受到诊断不足等因素影响。

02-05 16:40

科普|世卫组织预测2050年癌症诊断数将达3500万例,死亡率会随之上升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上周五发布的一项最新预估,到2050年,全球癌症诊断数将达到3500万例,较2022年诊断出的2000万例增加77%。

02-04 17:20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