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等待两年多的西安都市圈正式获批。这是今年第2个,也是继南京、福州、成都和长株潭之后,全国第5个获批都市圈。
2019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西安都市圈就出现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一批编制规划的都市圈名单中。202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支持南京、西安、福州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这是首次从全国层面对中心城市“画圈”。
1月13日,配送员派送外卖时经过西安钟楼。新华社图。
国家发改委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又明确,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2021年11月,陕西省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回复网民时称,“西安都市圈今年年底前印发实施。”
但是,西安都市圈一直未能如预期获批。
西安都市圈的提法出现比较早。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构建“一圈一轴三带”的空间格局,其中的“一圈”就是指由西安、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主组成的大西安都市圈。
西安和咸阳的关系是西安都市圈规划编制的一个重点,曾经一度出现过“西咸都市圈”的提法。2020年6月,陕西省出台《关于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意见》,提出将进一步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支持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西咸都市圈。
2021年9月底公示征求意见的《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公众版,陕西将构建“一圈四极六城多镇”的城镇发展格局。其中“一圈”就是以西安主城区、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为核心,渭南中心城区、铜川中心城区、杨凌示范区为副中心组成的西安都市圈。
虽然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的详细内容还没有公布,但是,从这些演变历程可以看出,西安都市圈从西安和咸阳一体,走向包括西安和咸阳、渭南、铜川和杨凌等城市更大范围同城化发展的都市圈。
复函要求,发挥西安辐射带动周边城镇联动发展作用,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建立健全同城化协调发展机制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该复函也确定了西安都市圈的4个战略定位,即提升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支撑能力,更好助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更好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更好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在西安都市圈之前,国家发改委今年已经同意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没有再点名具体的都市圈。但提出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健全省级统筹、中心城市牵头、周边城市协同的都市圈同城化推进机制。
将按照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的原则,分类有序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在加快落实既定政策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出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目前各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落实,大部分政策举措将按计划在6月底前落地。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
国家发改委表示,目的是要进一步大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建立健全线索归集、核实整改、案例通报等长效机制。
与汽车大厂深深绑定的西安,背后有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