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一月,每日读诗。感触最深和最有新意的就是普希金名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系这位俄罗斯文学之父近二百年前流放敖德萨期间的不朽经典。我成年之前就多次接触普希金作品,因为父母经常用俄语来交流对未来的畅想。一九八五年我在上海参加高考前夕,我出的最后一期班级黑板报就是普希金的这篇名作和诗人介绍。当年高考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该诗准备安慰落榜者。不过我的班级随后就创造了上海高考史奇迹,全员被各个大学录取,我则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深造;延安中学高中毕业会上,五十五岁的班主任陆广田老师说:“随着你们以后阅历的不断增加,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会有更丰富的理解与感悟!”
果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又伴随我走过了青年和中年,经常用来安慰他人时效果特好。如大学毕业季,同班的恋人们分手,就读此诗。初到上海社科院参加国有企业改革调研时,经常遇到下岗分流的企业生产骨干,他们往往是那个诗歌兴旺时代的文艺青年,也读此诗并逐渐走出了生活的阴影。1999年,普希金诞辰二百周年;我参加了上海社科院文学所举行的纪念活动。当年北约和美国军队野蛮轰炸南联盟首都,后来南联盟解体为塞尔维亚等六国。我和同事们在交流中安慰南联盟与之后塞尔维亚智库同行时,也经常诵读他们都熟悉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如今遭遇上海疫情而足不出户,我终于用这首名篇安慰到了自己!
四月二十三日,又正逢世界读书日。忽然想起二年前的仲夏,第一财经日报曾经推荐过一部生动的学术著作《敖德萨的历史》。该书的著作者是美国乔治敦大学国际事务和政府学教授查尔斯•金,之前他还有部力作《黑海史》。在《敖德萨的历史》一书中,查尔斯•金告诉读者:位于黑海北岸的敖德萨曾是介于大海和草原之间的荒岛,从一个偏僻的村庄发展为多元文化的共存之地和一个国际化的著名城市;它是犹太人、斯拉夫人、罗马尼亚人和法国人等多民族后裔挚爱的冒险之地,也曾因瘟疫、革命和战争的各种经历不断出现危机和繁荣。而我再次品读《敖德萨的历史》,总体上直感就是人类能战胜各类疫情并随后促进发展的!
让我很感谢查尔斯教授的是,他在书中记录了敖德萨最初的抗疫措施。当时敖德萨和黑海北岸都是属于沙皇俄国的版图,敖德萨总督黎赛留是位投奔俄国并表示效忠沙皇的法国人。1812年夏季,最初是一位剧场女演员出现头痛、呕吐和腹痛等症状,不到36小时即不幸去世;几天后遇难人数逐渐增加且病症高度相似,后来被证明是鼠疫(欧洲史书上常称之为“黑死病”)。黎赛留决定:关闭所有可能聚集人群的场所,包括剧院、教堂、商业交易中心、法院和海关都果断关闭;政府每天公布疫情报告,并封闭城市边界;一切外来者(主要是西欧旅行者和商务人士)均实施24天隔离措施;市民被禁止走出家门、禁止聚会;政府甚至动用警察,最后还投入军事力量来强制执行这些检疫措施。这些如今看起来极为熟悉的疫情管制举措,在当时的黑海北岸和欧洲社会来看无疑是石破天惊的!
敖德萨强制执行的检疫和隔离措施,有效地扭转了令人恐惧的疫情。《敖德萨的历史》这样记载;“数千人死亡的忧伤情绪,连同那个漫长而死寂的冬天……之后却带来一种全新而充满喜感的风气”;1813年的秋天,敖德萨的城市出生人口明显地增加。此后,贸易的持续开放带来了一片商业繁荣,甚至还同步促进了文学艺术兴旺;仅十九世纪,敖德萨诞生的国际著名钢琴家、小提琴家、作曲家就有二十多位。后来,敖德萨还一度成为欧洲的文艺之都;如1847年作曲家李斯特在敖德萨大剧院举办钢琴演奏会,果戈理也在此完成了《钦差大臣》的首演。
而生性奔放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甚至不顾一切地爱上了敖德萨总督黎赛留的夫人,总督夫人后来成为《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灵感来源”。这是在1823年,随后普希金得到了“流放的待遇”。诗人的流放地是总督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时间是从1824年8月到1826年9月;一开始,这是一段极为孤独枯寂的生活。流放不等于囚禁,诗人在村子里和集市上活动是自如的。于是他白天与淳朴的当地农民交流,听他们讲述古老的传说;夜晚傍着篝火和天际的流星,听他们歌唱喜庆的歌谣。邻近庄园的奥西波娃一家给时年二十六岁的诗人带来了一片温馨和藉慰,他瞬间又爱上了奥西波娃15岁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是写在女友的纪念册上,后来不胫而走广为流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普希金的作品以及这首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上海、在中国有很多的知音;也一度有过不同的汉译版本。本文和今年四月里要感谢的是这首不朽作品的首译者——新中国外交家和俄罗斯文学研究大师戈宝权前辈。他是邻近上海的江苏东台人,他的叔父就是中国新闻史上的杰出人物戈公振(1921年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成立时的首任会长、著有《中国报学史》)。而少年离家的戈宝权(1913-2000)于1932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1935年起作为天津《大公报》记者驻苏联三年,1938年回国入职《新华日报》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他就出版了第一部译文集《普希金诗集》。1949年7月,他陪同刘少奇秘密出访苏联;1949年至1954年先后任中国驻苏大使馆临时代办和参赞。结束外交官生涯后,他分别担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他曾经荣获苏联最高文学奖“普希金文学奖”和苏联最高苏维埃“各国人民友谊勋章”(1988年,中国仅有他、巴金和曹靖华获得)。
我小学时,有一段短暂的时间曾经和戈宝权前辈是邻居;罗宋汤和红肠土豆沙拉就是他教会我做的美食。《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当时并不明白,他老人家就给我换了普希金的另一个作品《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让我读得津津有味并开始喜欢上俄罗斯文学。读初中时,语文课本上有他老人家翻译的高尔基著名作品《海燕》。我的初中语文老师王延翠也认得戈宝权,但她说《海燕》鼓舞了一代中国革命者,是鼓励斗志的号角;《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对软弱者的心灵安慰。王延翠在课堂上发表这番见解时,是1982年的春天。四十年过去,重温戈宝权前辈的普希金作品,我觉得在得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安慰后,就应该像《海燕》所描绘的场景那样去战斗。由此坚信上海人民的胜利是理所当然的!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位于武康大楼一楼的城市交集展厅因租约到期即将关闭,最后一场展览聚焦华盖建筑师及其在上海的建筑设计代表作。
“未完成的时间:中国当代艺术1980s×1990s”通过42件作品带领观众重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展现了当时艺术家对“现代性”的探索与实践。
《运动场内外:近代江南的女子体育1895-1937》一书通过研究100年前的媒体资料,揭示了当时观众与运动员、舆论与体育之间的关系。
乘坐礼篮参与迁庙仪式的各庙神明,只有主客之别,并无跨庙宇的等级关系,途经他庙时,也只是礼貌性地相互问好,而不是分香从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