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介绍,疫情分析发现多例感染者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核酸检测仍为阴性的情况。该消息引发社会关注。
北京本轮疫情主要是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所致,4月22日至5月4日15时,累计报告505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同时确诊病例总数已超过北京2020年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病例总数,新增病例连续多日在50例上下波动。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新冠病毒的潜伏期,多数感染者虽然为核酸阳性,但症状稍微出现甚至不出现,而这次却出现相反情况,原因何在?
“原因有很多,第一便是假阴性问题,这也是一个老问题,比如常见的样本采集不合格,其次是10混1甚至更多的混检导致了检测不敏感;再者,也可能是处于感染早期,病毒复制没达到检出下限时,少量病毒也会在局部诱发上呼吸道症状,局部黏膜免疫;最后,也不可排除病毒出现了一种新的流行特征。不过,当前病例数不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症状而核酸阴性,仍需进一步调查研究。”一位传染病专家表示。
有新冠临床救治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冠感染者出现呼吸道症状的那段时间,往往是病毒载量最高的时候,但仍会出现核酸阴性结果,多数可能还是跟取样不规范有关。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有这些因素所致,一是核酸检测不灵敏所致,如发生在混检期间,混检有助于提高大规模核酸检测效率,但会出现灵敏度降低问题;二是跟感染者体内已有抗体产生有关,抗体的产生有可能是前期已接种了疫苗或者曾经被病毒感染过,这次感染后,病毒只能在特定区域作有限复制并引发症状,病毒载量也相对低一些;三是少数处于潜伏期的病人在病毒大量复制之前已出现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连续密集检测的对策防止漏检。
在此次北京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庞星火提醒称,疫情高发期间,一旦出现发热、干咳、咳痰、咽痛、乏力、腹泻、味觉或嗅觉异常等症状时,即使核酸检测阴性,仍不可掉以轻心,应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和消毒,减少聚集聚餐,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网约车,建议进行7天健康监测,加强核酸检测,以便及早发现疫情风险。
近日,浙江省首个核酸药物产业集聚区——“杭州核酸药谷”在杭州钱塘(新)区和达药谷五期正式揭牌,这也意味着杭州打造“中国医药港”产业地标迈出关键一步。
由于近期早晚温差加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有所增加,但整体流行水平较低,专家建议加强预防措施。
患者症状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症状,例如支气管炎或肺炎,这些疾病可能是由流行病暴发期间大量病原体传播引起的;而痰中带血丝通常是剧烈咳嗽的结果。
节后复工偏慢的两个解释:一是地方政府下调财政收入和投资目标,资金压力制约建筑业复工。根据百年建筑的调研数据,截至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全国13532个工地开复工率为23.5%,低于2024年同期的39.9%。资金到位情况不及预期是复工偏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地方性施工企业资金压力依然较大,部分项目缺少一定的启动资金;二是今年服务业相对弱于工业,带来的就业复工偏少。前两年春节前后,服务业强于工业;今年受到以旧换新、抢出口等影响,工业强于服务业。服务业方面,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服务消费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3%,而2024年增速是52.3%;工业方面,今年节后20天整车货运指数平均为66.5,而2024年仅为58.0。工业走强、服务业走弱,但工业就业人数不到服务业的三分之一,带来的就业复工没有前两年那么多,生产结构的变化对返程复工影响也较大。
疑病症的患者在感到身体异样时,会无限放大每一处异常,怀疑所有的器官出现病症。焦虑越滚越大,最终成为吞噬他们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