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央行陈雨露: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

第一财经 2022-05-12 14:34:41 听新闻

作者:杜川    责编:徐燕燕

继续稳定信贷总量,继续降低融资成本。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还会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受新一轮疫情影响,4月以来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有分析认为二季度经济增长可能会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对此,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会上作出明确表态。

陈雨露强调,加快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积极主动谋划增量的政策工具,继续稳定信贷总量,继续降低融资成本,继续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支持。

此外,他还谈到了绿色金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

关于货币政策

近期,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定调下阶段政策思路:货币政策稳增长取向更积极。

陈雨露表示,应对疫情冲击的货币政策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有力支持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稳定。

一是前瞻性降准,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二是引导贷款市场利率在比较低的水平上进一步下降,来降低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激发融资需求;三是新出台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比如设立2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再贷款、400亿元的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同时对绿色、小微等薄弱环节精准加大支持力度;四是及时出台加强金融服务、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23条政策措施,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人民银行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1386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225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2309亿元和225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也继续增长。

关于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三大功能正在显现,五大支柱也初步形成,在支持中国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谈及绿色金融发展,陈雨露表示,目前中国的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其次,构建了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此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取得了重要进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部分金融机构已经试编制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并且试点开展了碳核算,为未来适时在全国推广积累了经验;另外,激励约束机制在绿色金融方面逐步完善。

“人民银行全面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已将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业务纳入定量评价范围,引导金融机构有序增加绿色资产配置。”陈雨露称。

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方面,2021年,人民银行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牵头起草了《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和《G20可持续金融综合报告》,都已经获得核准。另外,中国央行还参与发起设立了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

陈雨露强调,下一步,会着力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推动中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开展碳核算,稳步推进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同时发展碳金融,以市场化的方式实现控碳减排。

关于风险防范

经过集中攻坚,我国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风险点得到了有效处置,金融体系有力支持了宏观经济大局的稳定。

在金融机构经营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方面。根据陈雨露介绍,2021年末,处于安全边界内的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的占比为98.9%,其中24家大型商业银行的评级一直是优良,部分银行主要经营指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发挥了金融体系“压舱石”的关键作用。中国的A股市场经受住了多轮次、多因素外部冲击的考验,债券市场有序打破了刚性兑付,总体平稳运行。

在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化解方面,陈雨露表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对重点高风险企业集团、高风险金融机构进行了“精准拆弹”,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同时,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影子银行乱象得到了有效整治,近5000家P2P网贷机构已经全部停业,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完成,立案查处了非法集资案件2.5万起,将互联网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全部纳入了监管。稳妥有序地实施了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房地产市场金融化、泡沫化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时,妥善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陈雨露强调,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风险防范化解和长效机制建设并重、金融风险处置和反腐追赃挽损并重、提高监管有效性和改革创新发展并重,持之以恒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个底线。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