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今天(29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强调要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部署,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五个新城特色功能。
会议指出,两年多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后推出70多项含金量高、示范性强的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推进100多项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间”。今年示范区建设进入深化攻坚阶段,要聚焦重点,尽快推动新一轮政策落地生效,积极探索谋划深层次改革创新。要主动跨前,体现上海担当作为,进一步加强与苏浙两省的沟通协调,围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高端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深化开放协同,主动贡献长板,推动更多制度红利、资源要素、公共服务向示范区汇集。要积极发挥示范区理事会和开发者联盟作用,支持更多上海企业、智库参与示范区建设。
会议指出,今年是五个新城建设全面发力和内涵提升之年,功能形成和集聚是核心关键。要全力推动市民喜闻乐见、各具产业特色的功能在新城集聚。要引入增量、优化存量,着力推动更多企业总部、要素平台、活动品牌落地,带动人口、资金、技术等要素集聚,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提升能级。各相关区要在市级层面支持下,主动担当作为,加快落地一批有显示度的标杆项目,更加注重培育“专、精、特、新”功能,努力各展所长、合作共赢。要瞄准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目标,加强过程管理,制订详细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分年度目标、分领域指标,稳步扎实推进,并持续做好政策评估和动态优化,不断丰富新城建设内涵,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从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到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天津港正加快打造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升级版。
武汉正科学谋划“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构建以碳金融为核心的气候投融资体系
交通运输部将加快出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明确到2030年和未来更长时间“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建设目标、推进路线、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
要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实施,积极应用先进装备和工艺,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
2024年,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26.71亿元,城市经济规模率先站上5万亿元新阶段;口岸贸易总额达11.07万亿元,稳居全球口岸贸易城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