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SG投资产品中,ESG基金以其定位清晰、标的广泛、风险分散、操作简便等特征,成为ESG投资者最为青睐的投资工具之一。根据晨星(MorningStar)的数据,全球ESG基金市场近年成长迅速,其规模已从2019年底的1万亿美元上升到2022年一季度末的2.8万亿美元,涨幅达180%。
相对于欧美经济体,香港在ESG市场发展方面起步较晚,但近年奋起直追。为推动香港成为可持续金融中心,香港证监会加大了对ESG基金的认证力度,以扩大ESG投资标的,吸引全球ESG投资者汇聚香港。截至2022年5月,经香港证监会认可的ESG基金已达131只,管理资产规模为1435亿美元,占全球ESG基金总规模的5%。在这些基金中,126只为公募基金,资产规模约1431亿美元;另外5只为ETF,资产规模约4亿美元。按资产规模计算,87%的ESG基金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基金不足5%,混合型基金占比约为8%。
从发行机构的地理区位来看,在这131只基金中,76只由欧洲公司发行,占资管总规模的67%;35只由北美公司发行,资管规模占比约25%;香港本地机构或外资在港分支机构发行的ESG基金仅有11只,资管规模不足11亿美元,占比不足0.8%。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差距,主要是因为香港本地资管机构在ESG投资领域起步较晚,多数基金成立时间都小于三年。相比之下,许多欧美机构在ESG领域耕耘多年,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强大的品牌效应,先发优势明显。大多数欧美基金多年前就已发行,近年才被香港证监会认证为可在香港销售的ESG基金。虽然它们是香港本地机构发行的ESG基金的强大竞争对手,但引入这些基金对于丰富香港的ESG投资生态体系、汇聚全球ESG投资者、打造ESG投资枢纽意义重大。
从投资主题来看,这131只基金可分为泛ESG基金与细分主题基金两大类,前者的资管总规模略大于后者,占比分别为53%与47%。细分主题有十多种,包括气候变化、可持续能源、水资源、社会责任、食品安全等,但环境(E)分项下的细分主题基金吸引了绝大部分资金,其资管规模占所有细分主题基金的90%。就过去3年的业绩表现而言,泛ESG基金的年均回报率为6.8%,而环境(E)分项下的细分主题基金的回报率明显更高,例如可持续能源主题的基金平均回报率为14.5%,水资源主题为10.5%,气候变化主题为9.7%。在全球协力推动“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大背景下,环境(E)分项下的细分主题基金取得超额收益并不令人吃惊。
从投资方向来看,在这131只ESG基金中,有63只投资于全球市场,资管总规模为788亿美元(占比55%);20只专注于欧洲市场,10只专注于北美市场,资管规模占比分别为24%和5%;聚焦于中国市场的基金仅有9只,资管规模36亿美元,仅占所有ESG基金规模的2.5%。
鉴于中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双碳”目标,今后40年中国在低碳转型方面的投资总额将在百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给ESG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遇。显然,相对于未来的市场机遇,当前聚焦于中国市场的ESG基金数量和规模都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环境(E)分项下的细分主题基金,相信未来有广泛的商业机会供香港本地乃至全球的资产管理机构发掘。
(孙明春系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白芮伊系海通国际宏观分析师)
到 2027年,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低碳、数字与时尚、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重点领域深圳A股上市公司披露率力争达60%。
通过专业机构以DeepSeek为基础进行ESG垂直模型的训练,是DeepSeek应用于ESG领域更为高效的路径。
特朗普政府政令的影响也只是短期和有一定范围限制的,我们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此次危机。
截至2024年12月25日,沪市343家公司纳入MSCI ESG评级,占沪市上市公司的比例达15%。
工作指引按照“急用先行 稳妥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