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标准化建设与科技创新有效互动可以“堵漏增效”

第一财经 2022-07-11 22:39:25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姚君青

将标准化建设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有效互动,可以减少科研投入的“跑冒滴漏”,让科研投入产生出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多个部门联合印发了《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下称《计划》)。这是对去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具体落实措施。

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无论是《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还是上述《计划》,加强标准化建设与科技创新有效互动都是加以强调的方面。科技创新是抓住发展新机会的“牛鼻子”,谁下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够赢得发展主动权。将标准化建设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有效互动,可以减少科研投入的“跑冒滴漏”,让科研投入产生出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持续加大。数据表明,2021年我国科技工作全社会研发投入约为2.79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2%,全社会研发投入与GDP之比为2.44%。这一投入总数及与GDP之比已经不低,但其实际产出的效果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其中有两方面的重要原因:一些投入的项目和资金并没有真正落在关键处,是一些单位为了争取资金而进行的无效投入,甚至会产生“跑冒滴漏”、科研资金落入个人腰包,产生相关领域的腐败行为;一些已经具有实际应用前途的科技创新成果也因为种种因素不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被束之高阁,实际成为“无效研究”。

对于前者,就需要在科研领域逐步建立起一个相对标准的审查评价体系。

在科研资金投入上,国家总体的政策是宽严结合。“宽”的方面,除了继续加大投入之外,还对科研人员对资金的使用赋予了更多自主权,这其中包括“揭榜挂帅”;“严”的方面,会持续加大对科研投入严查严审,包括通过建立标准对相关立项进行预审试点。

对于后者,还是要畅通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渠道。上述《计划》强调,要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成果标准化服务平台,完善国家标准化技术文件制度。

也就是说,通过标准化预审试点,一些项目会被否决,对有实际价值的项目则会给予充分支持。下一步,将会更加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制度,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

上述《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和服务体系,推进技术经理人、科技成果评价服务等标准化工作,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制度,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计划》提出,下一步,将会更加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制度,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也正体现了科技创新产业化、市场化、效益化、收益化的特征。

总之,标准化建设与科技创新有效互动有两个方向,也就是制约机制和鼓励机制。制约机制是通过标准化建设,建立起事前事后的评价体系,减少一些“无效投入”,让科研资金更好发挥作用;鼓励机制是推动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产生实际的社会经济效益。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