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宽信用发力稳增长,同时风险防范也不能忘

第一财经 2022-07-12 22:18:56 听新闻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姚君青

当前不论是鼓励居民最终消费还是进行不动产投资,最为关键的就是要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交易环境,避免风险向最缺乏风险管理能力的居民部门转移。

宽信用终于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添柴加力下开花结果。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月社融规模新增5.17万亿元,同比多增1.47万亿元,M2-M1剪刀差收缩至5.6%,反映政府主导的财政信用扩张,已开始浸润到了经济体系中的细枝末节,市场信用偏紧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好转。

财政政策如牛,货币政策如绳。当前经济社会宽信用的改善,得益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四两拨千斤。

首先,财政政策加杠杆拉动了整个经济社会信用回暖。6月新增政府债券融资1.62万亿元,成为自2017年有数据统计以来最大单月增幅,显然仅单月新增政府债券融资规模占社融新增规模的比重就超31%,也远超6月社融同比多增的那部分。

其次,积极财政政策正雨露均沾地改善实体企业流动性。6月份政府债发行量创历史新高,财政存款却下降4367亿元,这既反映政府主导的基建等项目加速开工,更重要的是政府推动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在改善实体企业流动性:6月M1同比增长5.8%,比前值高1.2个百分点,反映大量留抵退税款进入企业账户,形成企业存款,因为M1构成为M0+活期存款,这里的活期存款一般主要表现为企业存款,6月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3万亿元得以佐证。

再次,积极财政政策加强了市场信用创造。目前国务院已部署发行3000亿金融债作为项目补充资本金,这将极大改善整个经济体系资本金不足,即随着地方债和金融债作为信用资本的杠杆支点逐渐到位,预计信贷增长将呈加速增长,加速经济社会信用扩张,以助力经济稳增长。

当然,正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在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下,积极财政政策在托底稳增长的同时,防范不发生局部或系统性风险,也是经济稳增长的基本前提。

当前在信用扩张上,财政政策一马当先,就是由于在居民、企业和政府等三大部门中,政府部门不仅负债率低、现金流有保障,是最具抗风险能力的部门,而且政府部门的信用级别高,融资成本低,可发行10年以上的长期债券,以较低贴现率实现跨期配置债务,具有债务/税务替代能力。

当下风险隐患主要在私人部门,尤其是居民部门,这缘于居民部门的御寒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最弱。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6月居民短期贷款增加4282亿元,同比多增782亿元,同比增幅为去年3月以来最大,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4167亿元,同比少增989亿元,为今年以来最低同比降幅。居民信用扩张非常明显,如短期贷款同比多增,反映居民消费出现强势复苏迹象;但在目前经济形势下,居民采取信用杠杆扩张的做法,其实需引起警惕。

风浪常在青萍、微澜之中,一个小小火星处理不好就容易累积为局部金融风险,而局部金融风险若不能有效缓解,就会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埋下引线。如2017年以来兴起的那轮楼市狂热,随着疫情期间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河南、江苏、湖北等地出现大量烂尾楼,当时盲目加杠杆购置现在却成烂尾楼的居民,以银行在项目主体结构未封顶违规发放贷款等理由,进行维权,甚至发布业主集体停贷公告等,这些案例正在成为触发局部金融风险的点点星火,这些前车之鉴,应该成为后辙之师。

目前居民部门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更为明显,此时居民通过短期信贷加杠杆,需警戒偿付风险,比如需要防范一些居民在收入不确定下,为补充支出缺口,而通过信用卡、消费金融等透支消费;同时需警惕一些居民在地产促销和金融机构放松按揭标准下过度举债。

毕竟,居民部门不论是在财富管理还是风险管理方面都相对薄弱,居民存量财富的受损和收入不稳定会直接使其陷入困难,为金融体系埋下风险隐患。因此,当前不论是鼓励居民最终消费还是进行不动产投资,最为关键的就是要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交易环境,避免风险向最缺乏风险管理能力的居民部门转移。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