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6月央企利润大增18.2%,下半年如何发力稳增长?

第一财经 2022-07-22 20:02:29

作者:祝嫣然    责编:计亚

央企控股境内上市公司户数占到整个上市公司的7.2%,贡献了全市场37.1%的营业收入、31%的净利润、23.3%的现金分红。

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好于预期。1-6月中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6月份同比增长18.2%,迅速扭转了月度效益同比下滑的态势。

7月22日,国新办就2022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央企业咬紧上半年正增长的目标,坚决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积极落实提质增效的系列举措,开源节流,深入挖潜,提升效能,作出了突出的成绩。

“下半年中央企业经营形势还是十分复杂,存在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彭华岗说,将坚持全年效益增长6.5%不改变,努力在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中充分发挥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提质增效稳增长工作,持续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坚决有力地抓好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

上半年央企效益好于预期

国资委发布的数据显示,1-6月,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总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净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6.1%。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万亿元,同比增长6.7%。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对第一财经表示,央企上半年所取得的成绩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在二季度经济增速下滑的情况下,央企的这一表现无疑十分亮眼,也是助力宏观经济止跌企稳的关键力量所在。

受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央企效益在4月份出现了负增长,5月份回稳。6月份,中央企业实现了利润总额3666亿元,同比增长18.2%,迅速扭转了月度效益同比下滑的态势。6月当月,中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24亿元,同比增长14.1%,是今年以来当月最大规模。

国企改革方面,上半年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基本完成。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举措完成率超过95%。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取得积极进展,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落地,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彭华岗还提到,上半年央企经济运行的一大特点是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加快提升。央企控股境内上市公司户数占到整个上市公司的7.2%,贡献了全市场37.1%的营业收入、31%的净利润、23.3%的现金分红。央企的上市公司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提质增效稳增长

彭华岗表示,下半年中央企业经营形势还是十分复杂,存在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总的来看,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稳中向好的态势也不会改变。所以,还是始终坚持“两增一控三提高”的目标不动摇,坚持全年效益增长6.5%不改变。

刘兴国告诉第一财经,尽管存在国内疫情蔓延的挑战,央企下半年的发展总体上看有利因素更多。国家帮扶企业纾困发展的政策将持续发力,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效应在下半年会加速显现。疫情的不利影响将趋于弱化,下半年的疫情防控也将更多统筹考虑稳增长。国际上的不利因素也将明显少于上半年,俄乌冲突的冲击将逐步淡化,美联储的加息正趋于正常。

为了确保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下半年国资央企将进一步强化提质增效稳增长工作。彭华岗表示,将进一步指导中央企业抓好拓市增收、降本节支、深入挖掘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潜力,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抓好资产盘活,持续提升资产配置和运行效率。国资委还将进一步加强调研督导,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做好政策协调,为中央企业稳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国企改革方面,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动三能机制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落地见效,不断激发企业的动力活力。持续抓好整合融合,解决中央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坚决退出不具有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两非”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推动资源不断向主业企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向链长企业集中,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与此同时,国资委还将坚决有力地抓好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彭华岗介绍,进一步强化负债率的红线约束,加快推进司库管理体系建设,深入落实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完善金融业务风险管控机制,从严管控,合理运用金融衍生业务,深化法治央企建设,提高依法合规经营水平。

刘兴国认为,未来应深入总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将改革经验予以推广。与此同时,应根据新时期发展环境的变化,围绕世界一流企业的建设,积极推出新的改革举措。未来改革的根本方向,应该是激发央企发展活力,增强央企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央企国际竞争力,切实打造一批全球行业领军企业。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