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海外市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美国景顺董事总经理李山泉:通胀预计将持久,经济或陷入浅层衰退

第一财经 2022-07-25 19:47:53

作者:王晶    责编:吴将

有美国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会进入浅层衰退(shallow recession),也就是说衰退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不是深度衰退。

在酝酿数年后,通胀似乎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方式在美国扎根。

当“美国通胀续创40年新高”的话题常态化时,追本溯源,造成高通胀的因素有哪些?美联储激进加息的策略又是否能奏效呢?

美国景顺董事总经理李山泉(来源:本人提供)

多因素引爆通胀

美国景顺董事总经理李山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美国高通胀的出现并不奇怪。

他表示,第一,美国推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约10年之久,欧洲、日本等国长期处于负利率,全球范围内流动性泛滥的情况已很久,而新冠疫情的暴发进一步推动了宽松政策。再加上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更加剧了通胀,因为征税行为终将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第二,全球化大分工的逐渐消失导致物价上涨和物流不畅,而唯有在合理行业分工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效率。

第三,新冠疫情打乱了正常生产,导致全球供需关系都在发生调整,进而施压通胀。

第四,俄乌冲突扰乱全球能源大宗商品的流动格局。

李山泉认为,是以上四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了这次的大通胀。

他还说:“通胀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从纵向来看是成本推动型的上涨,这只是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即预期理论,尤其是在美国这种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环境下,如果一个商家预期价格会涨,其他商家也会提前涨价,这完全由预期推动。而价格一旦上涨,便很难回落。”

李山泉认为,目前美国也进入这样的状态,有些与通胀并无直接关联的领域也在跟风涨价。这种预期造成了通胀超调(overshoot)。

“不太可能指望通胀能迅速降温,因为这种预期影响不是仅靠增加产能便能获得改善的,所以我预计此次通胀持续时间较长。”他说。

超预期的财报季和浅层衰退

当下,美股已进入新一轮财报季。

根据FactSet数据,截至7月22日,标普500成份股公司中约21%已发布财报,其中近70%公司业绩超分析师预期。不过,“超市场预期”的结果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企业盈利情况,因为分析师也可以通过下调预期的方式以达到“超预期”的效果,借此来抬高股价。

李山泉对第一财经表示,大部分行业的实际状况都不是特别好。第一衡量标准是企业盈利状况,根据目前企业财报来看表现平平,尤其是受成本影响较大的行业,盈利状况已经出现下降。如大宗商品生产商,尽管产品涨价,但成本亦大幅上涨。此外运输瓶颈导致新开发的领域非正常推迟,都会增加成本并给未来供给造成很大影响。

李山泉表示,后续影响还不是特别明朗,需要等一段时间,随着更多企业财报和经济数据的发布再评估。“有美国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可能进入浅层衰退,但不会是深度衰退,当然也存在一些更乐观的预期。”他说。

由于美联储的前期误判和行动过迟,致其陷入左右为难的状态。美国财政部前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对美联储的批评就毫不留情。他直言美联储在去年的表现令人极度失望,忽略了其维持价格稳定的核心使命,反而去关注非核心职责。

自今年3月以来,美联储开启了加息周期,尽管加息力度越来越大,但包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内的核心通胀指标仍一路走高,并在6月破“9”。

在正在进行的二季度美股财报季中,企业高管们相继表达了对美国经济陷入高通胀的担忧情绪。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发布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表示,特斯拉不得不数次涨价以抵消成本压力。

截至7月22日,在已发布财报的91家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公司中,有85次分析师电话会议都提及通胀问题。只不过,涨价并不会真正伤及商家利润,通胀带来的成本走高通常都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美国劳工部前部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教授罗伯特·赖希(Robert Reich)表示,如果美联储继续快速加息,经济衰退可能近在咫尺。美国国会和白宫必须考虑替代方案,以帮助美国民众应对不断上涨的油价和食品价格。赖希呼吁向大型油企征收暴利税,并用这笔钱为遭受通胀冲击的民众提供支票。

不过,李山泉认为征税的实际效果不一定特别好。

李山泉称:“税收的共同特点是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没有商家愿意消化税收,最简单的方式即转手。多年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叠加全球生产供给和需求格局巨变,问题骤然爆发。此外,全球各国之间的合作越发薄弱,摩擦增大,导致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李山泉还表示,美联储加息令美元走强,一方面提高了美国的购买力,但另一方面令美国产业显著下降,企业再次回到在海外生产并购买大量廉价产品回美的状态,这会加剧金融及贸易双边的不平衡。另外,从历史上来看,美元不断走强曾诱发过若干次其他国家的金融危机。

重回“沃尔克时代”?

美国通胀曾在1980年触及14.8%峰值,核心通胀率高达13.6%。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实施了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抗击通胀,引发了两轮大规模但短暂的衰退。2022年6月,美国CPI涨至9.1%,同比涨幅创自1981年11月以来最高。历史似乎在重演。美国是否在重回“沃尔克时代”?

李山泉认为,目前的情况与上世纪80年代有很大区别。

第一,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二,货币体系运行和当时有很大不同,包括货币流速、支付手段、信息传导方式、数据采集的及时性等。现在对经济的观测手段越来越多,准确度更高。

第三,从经济本身来说,运营差别也很大。里根时期的全球化分工不普遍,各国的海外投资和进出口额度与现在差之甚远。贸易区别也很大。

截至7月23日,根据CME美联储观察工具,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7月会议加息75个百分点的概率为80.5%,加息100个基点的概率降至19.5%。那么,美联储当前的货币紧缩措施将产生何种结果?

李山泉表示,美联储决意控制通胀,而这会产生两种可能性。一种,经济开始遇到麻烦,通胀动因变弱导致通胀自发回落,于是不用再加息。但往往(美联储)判断失误也会在这个地方。如果从较长历史时期回溯,或许会发现最后的两次加息是多余的,但在惯性条件下美联储不敢收手,于是矫枉过正,由此令美国经济进入浅层衰退。另外,若加息力度更大,衰退则更深一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