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世卫组织罕见宣布猴痘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周一,该组织又警告称,不能确保猴痘疫情将仅在特定社区内传播,也可能会引起更广泛的疾病暴发。
到目前为止,全球监测到的猴痘病例主要集中在男同性恋和双性恋社区。世卫组织高级官员凯瑟琳·斯莫伍德(Catherine Smallwood)表示,病毒在普通人群中更广泛传播之前,可能会率先在一个特定的群体或环境中暴发。
“这些病例就像是煤矿里的金丝雀,提醒我们一种新的疾病威胁,这种威胁可能会蔓延到其他群体。”斯莫伍德表示。
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今年迄今为止,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报告了16000多例猴痘病例,从6月底到7月初,确诊感染人数增加了77%。今年猴痘疫情中,欧洲占确诊病例的80%以上。
目前,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男性目前被认为感染风险最高,今年在非洲以外报告的病例中约有99%发生在男性中,98%发生在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男性中(下称:MSM人群)。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卢洪洲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暴发的猴痘疫情中,MSM确诊病例的临床表现不一,许多病例都没有表现出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
在一篇由卢洪洲团队联合复旦大学及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发表在《Infectious Disease of Poverty》杂志上的最新研究中指出,MSM人群是今年猴痘疫情的“新目标”,而大多病例有生殖器和肛门周围皮疹,这些皮疹有时会作为第一症状首先出现,甚至在全身症状(例如发烧)之前就出现脓疱表现,这些非典型表现非常值得临床和公共卫生人员注意。
猴痘症状通常是轻微的,大多数患者会在两到四个星期内康复。今年迄今为止,除了非洲报告的五例死亡之外,其他地区均没有报告死亡病例。
尽管如此,专家警告称,如果病毒传播到免疫脆弱的群体,那么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这些人群包括幼儿、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如艾滋病患者。
“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结局通常与病毒暴露程度、患者健康状况和并发症性质有关,免疫缺陷可能导致更糟糕的临床结局。”卢洪洲表示。例如,晚期或病毒控制不佳的HIV感染可能会导致在猴痘感染后出现更严重的结果;同时,HIV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如肝病、结核或者其他性传播疾病,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猴痘治疗过程中出现更多更严重的并发症,应积极进行HIV和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状态以及合并疾病状态筛查,对合并HIV感染的患者进行HIV病毒抑制管理。
猴痘病毒一般通过密切的接触传播,目前关于猴痘病毒是否可以通过性行为的途径进行传播仍有待研究。卢洪洲团队文章指出:“生殖器或肛门周围皮疹的初始表现并不能作为猴痘通过性途径传播的证据,猴痘是否能通过性途径传播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证据支撑。”
此外,目前的疫苗对猴痘的有效性也仍然缺乏完整信息,尽管现有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当中已有不少被证明可有效治疗和预防由猴痘引起的疾病。但这类疫苗过去主要用于治疗天花,随着猴痘病毒的继续传播,需要更多信息来确定它们的有效性。
为此,世卫组织呼吁加强对猴痘疫苗和其他治疗方式的研究,目前不建议在全球进行大规模猴痘疫苗的接种。
新发传染病和抗微生物药物耐药(AMR),已成为全球健康领域的主要威胁,二者均与人畜共患病密不可分,而要有效防控这类疾病需克服两个挑战,即跨部门协作不足和创新成果推广难。
自天花疫苗接种停止后,猴痘的发病率逐渐上升。2022年,全球暴发了由猴痘病毒变异株clade II引起的疫情,但全球范围内仍无针对猴痘病毒的强效疗法。
国家疾控局准备做一个到2030年的五年规划,逐步缩小国内免疫规划与国际差距,逐步纳入需要纳入的疫苗。
得克萨斯州卫生服务部4月4日的报告,该州麻疹病例总数目前已经达到481例,三天内增加了59例,增幅达14%;住院人数从42人增加到56人。
由于近期早晚温差加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有所增加,但整体流行水平较低,专家建议加强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