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健康码尚未实现全国互认,部分地区仍存在“一码归一码”“各认各码”的现象。为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有序出行和复工达产,国家将推动健康码全国互认互通。
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通知》,通知指出,当前,部分地方仍然存在对其他地区核酸检测结果不认可、要求重复检测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切实便利群众出行,要高度重视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重要性。
通知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的高度,将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作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关键小事”抓紧抓实,切实便利人员安全有序出行。
通知称,群众通过国务院客户端、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各省份健康码、核酸检测机构网站或APP查询到的核酸检测结果及群众持有的纸质核酸检测结果,凡在当地防控政策有效时间内的(以出具报告时间为准),具有同等效力,各地在查验时都应当予以认可,严禁以本地健康码未能查询、未在本地开展核酸检测等为由拒绝通行,拒绝群众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要求群众重复进行核酸检测。
“异地健康码查询结果不互认对民众困扰极大,重复检测也带来了无谓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所以必须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核酸检测结果等防疫数据互联互通和统一监管。”一名从事大数据和防疫技术研发方面工作的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在此之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多次强调加强健康码的全国统一管理。
202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会同各地区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方面,在各省(区、市)全面建立了“健康码”信息跨省互认机制,升级了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关联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防疫“健康码”信息,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认,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健康码”可“一码通行”。
在当年12月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中,再次提及实现健康码“一码通行”。各地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落实健康码信息互认机制和规则,明确跨地区流动人员健康码信息在各地区可信可用,切实方便人员出行和跨省流动,实现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一码通行。
2021年1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明确,各地要严格健康码功能定位,不得扩大应用范围,切实防止“码上加码”。
在地方层面,尽管近期有些省市推出了异地健康码互认的政策,但还是有许多地方并未做到这一点。上述卫健委通知的出台,有望进一步推动长期困扰人民群众的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行动方案》将推动我国水生态环境管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将从政策协同、服务协同、数据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有力支持区域内流动就业人群、异地置业家庭等群体的住房消费需求,促进人才等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
在“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部分,《工作要点》指出:按照国家层面部署,指导中山、瑞金两家高质量发展国家试点医院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
近日,浙江省首个核酸药物产业集聚区——“杭州核酸药谷”在杭州钱塘(新)区和达药谷五期正式揭牌,这也意味着杭州打造“中国医药港”产业地标迈出关键一步。
最高法发布通知,强调从源头上防止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司法,严禁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或者出于趋利性目的,对涉企案件扩张管辖、人为制造异地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