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科创板推动国产半导体“进化”,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向中国趋势不改

第一财经 2022-08-22 09:56:07

作者:魏中原    责编:王艺

我国半导体行业起步晚,产业发展整体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的科创板已经开市三年有余,板块对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科创板的半导体企业已超60家,涵盖晶圆制造、设备、材料、设计等环节,产业链完备度初具雏形。
资本赋能芯未来 半导体产业投资圆桌

近期,美国总统正式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旨在增强美国本土半导体产业竞争力,尤其对晶圆制造支持力度较大,并在条款中指出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在中国大陆大幅增产先进制程芯片。由此,国产半导体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我国半导体行业起步晚,产业发展整体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的科创板已经开市三年有余,板块对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科创板的半导体企业已超60家,涵盖晶圆制造、设备、材料、设计等环节,产业链完备度初具雏形。

目前,整个半导体行业正处于景气度下行阶段,从A股半导体板块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情况看,下行期的行业内部盈利分化明显,消费电子需求萎靡致使相关厂商的同比增速下滑,设备、材料产商仍能维持较高业绩增速,工业与电动车带动的半导体需求则成为亮点。

科创板推动国产半导体发展意义重大

在芯原股份(688521.SH)董事长戴伟民来看,科创板‘姓科’,强调科创属性,板块为国产半导体企业提供了历史性发展机遇。成立于2021年8月的芯原股份主要从事半导体IP业务,公司的前19年一直处于业绩亏损状态。2020年8月18日,芯原股份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半导体IP第一股”。

“芯原是第一批入驻张江的企业,原计划201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在科创板成立前,像芯原股份这样长期亏损的公司不可能上市交易,从不可能到可能,科创板开市三年对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戴伟民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在上市两年后,芯原股份已于2021年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盈利。

作为科创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之一,澜起科技(688008.SH)上市后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在澜起科技董事长杨崇和看来,科创板不仅为半导体公司提供了融资途径,更帮助公司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国产半导体公司建设成为国际品牌很重要,但也很不容易。科创板提升了半导体公司品牌知名度,进而助推公司招揽、培养科创人才,是我们上市后最大的亲身体会。”杨崇和说,“上市后公司的管理、经营、监管各方面需要更加规范,进一步激励与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实际上,成立于2004年的澜起科技也曾计划赴美上市,公司在临芯投资主导下完成了私有化,最终在科创板上市交易。

关于科创板推动国产半导体发展,临芯投资董事长李亚军认为,相比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半导体企业遵循的核心发展逻辑是摩尔定律,这意味着企业在创新道路上不停“奔跑”。“半导体创新不能停,生存的难度就大得多。长期、持续投入是保证科技企业健康成长的最关键因素。科创板开市解决了半导体企业的核心诉求,为企业提供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李亚军同时指出,科创板给半导体投资人提供了更好的退出渠道,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半导体领域投资关注度的提升,企业在原先产业周期波动的基础上,还叠加了资本周期的波动。“当两个周期共振的时候,这个波幅就越来越大,对投资人的挑战实际上也是越来越大。”李亚军称,当投资机构进入半导体行业的时候,要认清周期性原理,在资本市场的波动中寻找机会。

半导体自主可控趋势不改

科创板开市三年不仅让已上市的企业迎来更大发展机遇,板块已对半导体产业形成了深远影响。李亚军指出,需要以长远眼光看待国产半导体发展路径,“不妨将科创板视为半导体发展的中继,要在基础机制建设、制度完善、人才培养进一步下功夫,从源头激发创造力”。

英迪芯微是一家主营业务专注于车规芯片的创业公司。英迪芯微总经理庄健说,科创板开市提升了全社会对科创型企业的重视、包容度。“过去,国内的半导体人才的工作选择倾向于欧美、合资厂商,而现在初创型公司成为了他们的首选。更重要的是,科创板让市场意识到,科技创新实际是不断试错的过程,需要耐心与被理解”。

科创企业上市之初往往容易享受高估值,随着上市时间深入,市场投资者趋于理性,估值逐渐收敛,回归技术发展、经营业绩本源。杨崇和表示,任何产业发展之初, 产业热度叠加资本注入,估值泡沫是正常现象。“半导体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行业,泡沫被刺破时,可能是产业发展见效时,企业兑现盈利之前要做的是先活下来。”杨崇和说。

科学家不等于企业家,科创技术走出实验室意味着市场开拓、产品落地,单凭埋头苦干技术或会脱离市场的真实需求。杨崇和指出,无论何时,资本、人才、产品是半导体企业发展不可或缺三大关键因素。杨崇和表示,“半导体产业的属性从未改变过,投入产出回报建立在持续融资、长期投入、优秀团队的基础上”。

从海外巨头英飞凌近两年的发展步伐来看,该公司拥抱汽车、工业、可再生能源等高速发展领域,在全行业景气度下行背景下,依然保持业绩高速增长。财报显示,2022财年二季度英飞凌的营业收入为36.18亿欧元,净利润为23.30%,订单环比增长14%,为420亿欧元。英飞凌预计2022年全年收入为140亿欧元。

由此,对于国内半导体设计、设计服务厂商来说,锚定主攻的产品之前必须对市场有相当的了解,并将自身能力与实际想法进行匹配。“持续保持竞争优势、稳定的利润增长是非常有挑战的。半导体初创公司要先把能做好的产品做到极致,至少进入行业的前两名,形成一定竞争优势后再考虑争夺其他产品的市场份额。”杨崇和说。

对于如何完善产品矩阵,庄健认为,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带动车规级芯片需求呈现几何倍增长。巨大市场容得下不同细分赛道的众多初创企业,现实的挑战在于如何丰富产品矩阵。

目前,全球半导体制造端的发展主要呈现为成熟制程产能紧张、先进制程扮演重要角色,而半导体材料与设备是半导体支撑产业,比如被誉为“半导体皇冠”的光刻机,在复杂国际贸易关系下,成为重中之重,也是国内卡脖子关键环节。在戴伟民看来,国产半导体厂商既要专注也要开放,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向中国趋势不改。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