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农业农村科技面临两个新形势。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张文在23日召开的“2022世界农业科技创新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是全球科技竞争空前激烈,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战略选择;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运用科技塑造发展新优势。
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形势,张文称,在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重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抓核心。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农机装备“一个支撑”,着力结局基础前沿热点、关键核心技术卡点及产业发展痛点;
二是抓升级。围绕农作物、畜禽、水产高效种养与绿色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技术升级,着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三是抓支撑。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乡村建设需求,强化农村领域科技创新驱动,全面支撑乡村振兴行动和构建农业农村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张文提到,“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农业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稳居世界第一方阵。到2035年,基本形成一批世界农业科学技术中心,基本实现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标志的农业科技现代化,基本建成农业科技强国。”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瞄准农业科技“高精尖”,集中优势资源和要素,在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国际交流等方面率先突破,共同打造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近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北京市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在发布会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蓓称,“2022年世界农业科技创新论坛”将于9月24日至25日在平谷区举办,突出“食物安全与未来农业”主题,并以本次论坛为起点开展年度常态化办会,通过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加快创新要素集聚,营造良好农业创新生态,打造具有全国引领作用和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建好用好在沪战略科技力量,增强创新布局的战略性和敏捷性,提高科技攻关效率。
上海将加强对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服务
牢记“四个放在”,坚持“四个面向”,保持战略敏捷,注重体系构建,提升创新效率,激发创新活力。
深圳将加快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出台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支持举措
未来,三大联盟将共同通过整合跨区域科研力量、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有效激活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与集聚,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迈入高质量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