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多多的财报里,藏着中国消费市场,乃至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8月29日,拼多多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拼多多二季度的营收为314.4亿元,同比增长36%。
这得益于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民众信心的逐步恢复,以及拼多多平台推出的多项激励性举措。这些补贴政策和纾困举措,使平台上的商家得以提质增效。618期间,平台手机、家电、美妆和日化等制造业品牌均实现翻倍增长。
“二季度国内消费持续恢复,平台多项措施效用明显。”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表示,在消费市场持续回升的背景下,拼多多将在立足农业的基础上,继续发挥数字化优势,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财报里的韧性中国
5、6月份之后,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出台,整体经济逐步企稳回升。
经济企稳的趋势在拼多多平台上的表现的尤其明显。这背后的部分原因在于,平台推出的激励性政策。
在618大促期间,拼多多陆续投入多项消费补贴,并通过流量扶持、物流补贴、商品打标、售后保障等多项纾困举措,持续助力平台农产品商家、制造业品牌、中小商家拓销路稳增长。
疫情影响了线下经营活动的开展,品牌商家和消费者更多的依赖线上开展商业和购物活动。
国内外品牌和商家进一步加大了在新电商的布局力度。在618的品牌专场活动中,首批加盟的品牌旗舰店就超过500家,进一步满足了平台用户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由于商家与消费者的双重信赖,拼多多全域消费在618期间迎来强劲反弹,手机、家电、美妆、日化等行业均实现同比翻倍增长。其中,手机行业全品类同比增长148%,家电全品类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03%,美妆行业全品类销量同比增长122%、日化行业全品类同比增长110%。
在消费持续恢复的态势下,拼多多二季度的在线营销技术服务和交易服务收入实现稳健增长,总营收为314.4亿元,同比增长36%,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89亿元。
陈磊表示,二季度市场需求增强,消费呈现持续恢复趋势。“我们在二季度看到了消费者信心的复苏,这反映了整体消费的韧性。”
拼多多日益向研发倾斜,而非以营销为中心。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本季度的营销费用为113.4亿元,占收入的比例降至36%。同时,拼多多进一步加码研发,本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
此外,受到一些项目被动延期以及差旅商务活动大幅减少等偶发因素影响,拼多多二季度运营费用为147.8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57%下降至本季度的47%。
激发乡村经济活力
数字经济持续的改变着中国,但它的影响对于城市和农村有显著不同的差异。对于中国农村电商市场而言,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有完全不同命运:前者更易,后者实难。
在今年的二季度,各地农产区、产业带的中小商家、涉农商家的生产经营均面临诸多挑战。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产业带和农产区商家,拼多多积极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助力中小商家、涉农商家渡过难关。
在618期间,拼多多旗下的“秒杀万人团”持续加码农产品,以短期爆单的方式为滞销农货及时拓市场、找销路。同时,“多多买菜”也开辟绿色物流通道,协助滞销农产区的应季生鲜瓜果及时出村进城,尽可能降低农户的损失。
二季度,拼多多还推出了“寻鲜中国好农货”项目,以节令为轴,依次上新全国各地的新鲜农货,通过产地直连餐桌的方式,助力应季农产品及时打开销路,确保农户丰产增收。此前不久,拼多多又推出第四届“超级农货节”,将累计投入15亿资源包,覆盖全国超2000个农产区的近20万款农产品,全面推动“南果北粮”直连全国大市场。
“今年的农货节是持续天数最久,产区规模、补贴力度最大的一届。”拼多多“超级农货节”的项目负责人表示,本届农货节将继续秉承农产品“零佣金”的政策,联合百亿补贴、多多买菜、万人团等业务资源,打造一批“超级农货”,带动新农人、新农商将更多农产品做成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的态势下,拼多多准备继续发挥数字化优势,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释放乡村经济的活力。今年7月份,拼多多正式启动了“2022多多新匠造”项目,重点聚焦乡村产业带,甄选“匠心好物”,发挥平台数字化优势促进各地乡村好物实力出圈,推动当地手工产业、非遗产业、第二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带动村民创富增收。
目前,“多多新匠造”活动已先后走进湖南凤凰、安徽榔桥、山西祁县、河北藁城、江苏宜兴、山东章丘、浙江东阳等地区,推动当地乡村产业带加速上行新电商,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
AI技术不但能在药物靶点筛选、适应证预测等环节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一些自动化智能设备的投入也能确保药械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我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浙江省中医院早在1968年就开始参与浙江省首批援非医疗队。2023年,该院在向纳米比亚鲸湾医院派驻期间展开医疗合作,援助了重症医学科以及影像科。
百货零售企业2024年业绩出现分化,新世界、百联股份实现业绩翻倍,国芳集团业绩下滑超60%。
坚持向“数字化”借力,当好内容端的“转化器”、需求端的“传感器”、体验感的“倍增器”,加快构建与新的技术环境相适应的公共文化建设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