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领航中国|50万人才集聚“科创之心”,上海再添科创新地标

第一财经 2022-09-14 21:29:07

作者:金叶子    责编:黄宾

上海科创中心再添新地标。

位于上海浦东张江川杨河的北面,一个异型双曲面的定制钢的建筑已落成投入使用,这个西邻哥白尼路、南靠海科路的全新地标——张江科学会堂,隔河北望“张江药谷”,西邻张江人工智能岛,东接正在建设的“张江科学之门”。

作为上海科技创新浓度最高的区域,张江科学城不仅是上海战略新兴产业的集聚地,更是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这里不只有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投入使用的代表性地标,也有像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李政道研究所新楼、张江科学会堂等近年来落成的新地标,共同构建上海科创之“心”。

数据显示,张江科学城企业达2万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800余家。2021年,张江科学城总营收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22.6%。

张江科学会堂 陆晓炜/摄

三大产业集聚

就在9月初,张江科学会堂完成了“首秀”——作为分会场举办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会场内“元宇宙”元素随处可见,从元宇宙3D打印机、元宇宙咖啡厅机器人体验再到无人机器人装备等。

例如,拿着一块iPad对准大堂的不同角落,你就可以收获“千人千面”的景观——悬浮地球或热带雨林。

张江科学会堂的元宇宙场景

该技术开发者维智科技创始人兼CEO陶闯对第一财经介绍,元宇宙世界是虚实一体的,人们在iPad上看到的不同场景,一部分是事先将摄像数据上传到云端,再通过云端计算把三维模型叠加到真实的场景中间。“这种空间计算技术当前很热门,可以拉动很多技术产业链,包括芯片、算力、实时渲染等。”

元宇宙作为上海布局的新赛道之一,在张江已初具规模。

今年6月2022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发布,提出2025年“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同时元宇宙主题园区张江数链(元宇宙)特色产业园区入选上海市第三批市级特色园区。

上海浦东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俞博文此前告诉第一财经,经过梳理他们发现,当前张江元宇宙生态涵盖科学城数字信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张江数链,首在链接张江,重在链接浦东,辐射上海乃至长三角。链接张江科学城,链接的就是以上海浦东软件园、人工智能岛、金融数据港、机器人谷、集成电路设计园为代表的“技术场”。链接浦东,链接的是陆家嘴金融城、金桥智能制造、外高桥、浦江、临港等“应用场”,双轮驱动,系统集成,高原造峰,把原本各自割裂的产业、技术,通过数链,进行大兵团作战,壮大浦东乃至上海的元宇宙产业集群规模。

数据显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在张江呈现年均10%以上的高增长态势。全球芯片设计10强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集聚1500余家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在研药物品种超过600个,其中1类新药占比超过50%。2021年,我国在细胞治疗领域批准上市的2个产品,全都来自张江。此外,张江共有5个1类新药获批上市,占比全国的20%。张江科学城目前有6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覆盖全产业链。

创新策源地

产业集聚之外,张江最关键的还是聚焦于创新链前端的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和引领前沿技术制高点。

比张江科学会堂“年长”几个月的李政道研究所(下称“李所”)新楼,于去年年末投入使用,成为上海创新策源的一处新地标。

从远处看李所,一座球形空间连接两栋实验楼,走入一楼的会客厅,你会忍不住地“仰望天空”:阳光透过巨型玻璃穹顶,投映在层层环形阶梯上,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也正在这里“以天之语,解物之道”。

2021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李政道研究所正在着力建设暗物质与中微子、实验室天体物理、拓扑超导量子计算三个实验平台和大型公共计算平台。“目前人类最大的谜团是宇宙的暗物质与暗能量。我们所熟悉的宇宙,只占真实宇宙的4%~6%,我们要去探索这个科学之谜,找到宇宙中极大和极小间的关联。”

张杰强调了基础研究“上海学派”的重要性。“当年李政道先生认为,从中国的未来创新性发展的需求来看,中国必须有顶级的基础研究机构。而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是我国重要的对外窗口,因此李先生建议参照对上世纪世界科学发展有巨大影响的玻尔研究所,在中国上海建立一个世界顶级研究所,着力建成世界知名的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全球向往的顶尖科学精英集聚地、青年科学家实现梦想的圣地。”

目前,张江科学城已建、在建和规划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2个,初步形成我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各类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近500家。

产业园区到生态之城

上海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不断推进着产业集聚和生态完善。其中,张江也由最初的产业园区逐渐演变为一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之城。

台风“梅花”来临前的会堂 陆晓炜/摄

数据显示,张江科学城现有从业人员约50万,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超过16%,去年7月发布的张江科学城“十四五”规划,提出“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张江·未来之城”的构想首度公布,张江中区4.1平方公里的范围将打造张江数字孪生“未来之城”的先导区,以“未来交通、未来医疗、未来生活、未来金融、未来制造”五大超级场景为牵引,搭建十大集成开放式创新平台。

张江集团董事长袁涛对第一财经介绍,该先导区将围绕“一岛”(人工智能岛)、“一堂”(张江科学会堂)、“一座城”(张江科学城),集中构建“未来之城”的数字化承载空间,“随着技术的迭代和进步,我们将把这4.1平方公里的数字城市当成一个场景去不断打造。在建立一个数字底座的基础之上,每年导入更多的垂直场景,运用更多垂直场景的相关技术产品,进而不断融合和升级。”

其中的张江科学会堂,也被张江人视为是“科创新主场”。

在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运营事业部总经理陆晓炜的朋友圈里,几乎记录了科学会堂的建成全过程,从最初的地基龙骨再到如今纵深流动的幕墙,陆晓炜已经拍了上千张照片。

“我会留一些特别有意义的照片,建造过程中有些照片的角度和场景感,建成以后是看不到的。”她告诉第一财经,当初在做张江科学会堂的时候,就想这里第一要成为一个“科创交流的主场”,同时要成为一个创新的地标。

陆晓炜介绍,张江科学会堂的建成,标志着张江科学城的科创交流活动主场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成为面向全球科创力量,创造开放融合的科创能量交流平台。同时,作为一个超大体量公共建筑,让使用者拓展及发现功能,让参与者体验并融入场景,张江科学会堂也将持续提升友好人文的“张江温度”。

陆晓炜/摄

“它是整个张江城市副中心第一个建成启用的地标建筑,虽然它周边有很多高楼,但最初在规划设计张江副中心的时候,就敲定了要第一个启用科学会堂,好为这里的企业、人才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她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