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旧能源车产业链对比看新机遇

2022-10-26 19:18:24

作者:荀玉根    责编:高雅馨

①汽车整车企业崛起将带动产业链发展,国产传统能源车品牌、发动机、变速箱等仍有劣势,而国产新能源车品牌已崛起、三电技术有优势。 ②新能源车渗透率仍在提升,产业趋势未结束,汽车智能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将带动整体产业链共同成长。 ③智能座舱:核心的域控制器出货量高增(预计22-25年年复合增速55%);自动驾驶:感知层的激光雷达(51%)、执行层的线控底盘(26%)等市场规模增速较快。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当前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能源汽车是大的趋势,但传统能源汽车退出市场并非一蹴而就,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中,传统能源汽车依旧是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际对比出发,结合产业发展趋势探寻汽车产业未来看点。

 

1.传统能源车:国内品牌、核心零部件仍有劣势

传统能源汽车领域中,我国已是第一大产销国,但海外车企凭借着多年积累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在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中占据领先地位。除20、21年外,新能源汽车生产在汽车中的占比都低于5%,因此为计算简便,后文中我们使用汽车产销量来近似替代传统能源车的产销量。

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但自主车企品牌力不强。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00年以来我国不断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体系,我国汽车产业逐步走上世界舞台,当前已是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21年我国汽车(乘用车)产量达2653万辆(2141万辆),占全球比重为33.1%(37.5%);汽车(乘用车)销量达2628万辆(2148万辆),占全球比重为31.8%(38.1%)。从价值链微笑曲线来看,汽车价值链中上游的研发和零部件生产、下游的品牌和营销附加值较高,而中游的整车生产组装附加值较低。我国汽车产销规模虽大,但国内企业核心技术和品牌力相对较弱,汽车产业竞争力低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根据《中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报告2019(商务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为0.88,低于美国的0.99、日本的1.12和德国的1.16。

整体上看,国产品牌和国际品牌仍有一定差距。国内在技术研发、产品性能等“硬实力”和管理理念、品牌力等“软实力”方面都落后于海外知名品牌。根据CarExpert统计,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排名前十均为美日德等海外企业,我国国产品牌吉利集团仅排第十二位,销量占比为2.7%,反映出国内车企品牌在国际的竞争力仍不强。

国内方面自主品牌也面临激烈的竞争、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发力,合资与进口品牌仍占据中高端市场,主要是源于德系车在豪华汽车市场销售强劲,而日系在油耗和产品质量可靠性方面持续获得国内消费者认可。根据乘联会,国内乘用车市场中,一汽大众(2021年市场份额为8.5%)、上汽通用(6.3%)两大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市场份额前十中仅有吉利(6.3%)、长安(5.7%)、奇瑞(4.1%)三家自主品牌。

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是燃油车三大件,海外零部件供应商具备技术优势。发动力作为动力装置,决定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底盘负责传动、行使、转向和制动,支撑全车零部件并形成汽车外形;变速箱为车辆配速装置,通过齿轮及轴承提供变速变矩。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占传统燃油车成本较大,对于三大件,海外品牌在整体设计、零件制造、组装工艺、参数标定等维度具备先发优势,凭借领先性能构筑企业品牌力。

发动机:海外品牌长期主导市场,目前自主品牌仍然缺位。根据凤凰网、电动邦援引Ward''s Auto World,入选2020年全球十大汽车发动机的品牌包括福特、通用、宝马、本田等欧美日车企。发动机的性能涉及缸体材料、气门、燃油喷射等多项技术,对于主机厂的组装工艺也有很高要求,国内企业相关技术积累有限,导致国产发动机长期处于落后局面,自主品牌在发动机领域仍然缺位。

底盘:汽车底盘由传动、驱动、转向和制动四部分构成。在传统机械式底盘中各设备凭借机械信号进行信息传递,而近年来更为先进的线控底盘则部署大量的ECU零部件,通过从机械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实现部分机械零部件的解耦,在减重的同时改善用户的驾乘体验。长期以来,汽车底盘硬件市场主要被采埃孚、布雷博、麦格纳等海外零部件公司占据。除了“硬”的层面,底盘定型前还需要对轮胎、悬架等子零件进行参数调校,其中需要涉及阻尼、扭转刚度、精密度等多个指标,进而提升底盘的“软”性能,在这方面国内也长期寻求海外技术支持。以比亚迪为例,公司通过聘请前戴姆勒底盘开发和调教工程师汉斯·柯克负责比亚迪新能源车型的底盘调教工作,从而改善公司旗下车型的驾乘体验。

变速箱:目前变速箱主要为自动变速箱,AT(液力自动变速箱)、CVT(无级自动变速箱)、DCT(双离合变速箱)和AMT(电控机械式变速箱)四种技术路线共同发展。历史上,变速箱核心技术基本都被采埃孚、爱信、通用等海外龙头所掌握并形成专利。根据智电汽车百家号,国内AT变速箱代表盛瑞8AT,该产品传动比仅6.5,不及爱信、采埃孚8AT接近甚至超过7的传动比水平,燃油经济性较差,量产落地非常有限。而DCT和CVT变速箱方面,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上汽、万里扬、比亚迪等品牌入选了“龙蟠杯”第四届世界十佳变速箱名单,可见部分国产汽车变速器在性能上面与外资品牌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2.新能源车:自主品牌崛起,核心技术已有优势

能源革命背景下,全球纷纷布局低碳战略,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能源已是大的趋势,我国新能源车企电池、电机、电控技术不断突破,新能源车产业逐步走在世界前列。

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自主品牌车企逐渐崛起。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各国纷纷出台战略规划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全球新能源车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其中我国新能源车产业在政策扶持、消费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合力作用下,发展非常迅猛,引领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渗透率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新能源汽车销量从15年的33万辆上升至21年的352万辆,占全球比重从6%上升至52%;22年1-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457万辆,超过21年全年,同比增速达112%。从渗透率来看,根据汽车之家的数据,21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为13.8%,高于全球的10.2%、美国的4.4%;22年1-9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更上升至23.4%。

我国新能源车销售快速放量,国内车企品牌力和产品力逐步凸显,并积极拓展海外布局。国内市场中,当前自主品牌已占据主导地位,22年8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占比达70%;同时自主品牌研发加速,不断发力中高端赛道,接连推出蔚来ES7、小鹏G9等多款中高端车型,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海外方面,我国车企市场地位不断提高,布局正加速。根据Cleantechnica,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品牌前20名中有8家中国企业,上汽集团、比亚迪名列前三,仅次于特斯拉。22年8 月蔚来宣布ET7将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挪威五国开放预定并交付,9月比亚迪全资投建的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也正式在泰国落地。

我国新能源车产业链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动力电池等领域优势明显。电动化过程中,“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取代传统汽车“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成为电动车的核心零部件。我国自主品牌在燃油车领域实力较弱,而在新能源车领域已有优势,零部件自主品牌正抓住电动化机遇,凭借着丰富的技术储备,在三电技术领域已取得先发优势。

电池方面,国内企业已具备显著优势,CTP电池等多项尖端技术领先全球。22年6月宁德时代发布第三代CTP麒麟电池,系统集成度创全球新高,能量密度达255Wh/kg,续航突破1000km。技术优势推动国内企业巩固市场地位,截至22/07,全球前十动力电池企业中国企业占6家,其中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占全球比重为34.7%,比亚迪为12.6%、位居第三。动力电池四大关键原材料(电解液、正极、负极、隔膜)出货也由中日韩垄断,其中中国份额全球第一。

电机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及双电机车型普及,中国驱动电机行业也迎来了大幅扩张。根据NE时代,22年1-6月新能源乘用车电机累计搭载量为231.8万套,同比增长129.3%。其中比亚迪子公司弗迪动力、特斯拉、方正电机市占率排名前三。此外,中国还是市场主流的永磁同步电机核心原材料钕铁硼的主要供应商,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援引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2018年中国钕铁硼磁材产量占全球的87%。

电控方面,新能源汽车的电控主要指电机控制器,是用来控制电动车电机的启动、运行、进退、速度、停止以及其它电子器件的核心控制器件。过去电控的核心零部件IGBT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近年来在国内新基建政策大力支持下,已形成较为完整的IGBT产业链,推动电机控制器实现了整体国产化。根据NE时代,22年1-6月国内企业弗迪动力电机控制器装机份额达25.9%,领先于特斯拉的10.3%。

3.新的产业发展方向背景下,行业还有哪些看点?

我们将新能源车产业链个股按照自由流通股本加权的方式构建新能源车指数,新能源车指数显著跑赢大市始于19年11月,我们以此为起点回顾本次新能源车产业周期:政策支持叠加技术进步驱动下,新能源车销量增速和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使得整个产业链持续高景气,企业盈利保持高增速,估值中枢明显抬升。

盈利方面,新能源车产业链盈利在20Q1见底,ROE(TTM,整体法,下同)从20Q1的0.6%上升至22Q2的12.9%,产业链中动力电池、电解液、锂矿ROE上升幅度较大:动力电池ROE从6.5%上升至14.2%,电解液从3.5%上升至25%,锂矿从-1.7%上升至29%。估值方面,新能源车产业链整体PE(TTM,整体法)均值从16/01-19/11期间的19.6倍上升至19/11至今的41.3倍;电池和锂矿估值上升至较高水平,动力电池PE均值从38.5倍上升至88.1倍,锂矿从42.7倍上升至72.3倍。估值盈利戴维斯双击带动下,相关行业超额收益明显。19/11至今新能源车指数累计涨幅达206%,最大涨幅达351%;其中动力电池和锂矿涨幅较大,动力电池累计/最大涨幅达293%/499%,锂矿累计/最大涨幅达551%/830%,同期沪深300为-3%/69%。可见动力电池、锂矿等领域超额收益已经非常高。那么除此之外,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背景下还有哪些看点值得关注呢?

新能源车产业趋势尚未结束,整车企业崛起将带动整体产业链共同成长。我们在前期报告《借鉴地产和移动互联网看新能源-20220912》中提出,类似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15%之后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渗透率的斜率明显提升。

9月新能源车单月渗透率接近30%,还处在渗透率加速提升的阶段中。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向智能化转型,新能源车产业有望从硬件制造逐渐向软件和生态演变,产业链的景气趋势还未结束。当前智能网联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汽车智能化加速演绎,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援引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发改委的数据,2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数量超千万辆,渗透率超50%;预计25年我国智能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渗透率约达82%,2030年数量将达到3800万辆、渗透率约达95%。我们在前文提出,在过去的传统能源车时代,美日德的整车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孵化了博世、电装、爱信等汽车零部件巨头。

而随着汽车产业进入电动化、智能化大时代,我国整车企业已经迎来了弯道超车机遇,整车企业的崛起有望带动电动车、智能车的整体产业链向高端迈进。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是汽车智能化的两大主要领域,涉及汽车、电子、计算机等诸多领域,部分细分领域空间较大。

智能座舱产业链:在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下,智能座舱将朝着人与汽车的智能交互,逐步实现人机共驾的方向发展,以汽车为基础构建“第三生活空间”。当前智能座舱前期技术积累已经逐渐成熟,量产落地全面铺开,正处在渗透率加速上行的成长期,行业发展空间广阔。根据HIS、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1年中国智能座舱科技配置渗透率达到53.3%,预计22年将上升至59.8%,22年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740亿元,同比增长14%。

从产业链来看,智能座舱以域控制器为核心,融合硬件(HUD、芯片等)、软件(操作系统、OTA)和交互(语音助手、DMS等)三大部分,实现智能交互的驾驶体验。随着汽车智能化趋势的推进,智能座舱产业链也将迎来发展机遇。域控制器方面,随着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向集中式转变,域控制器成为了智能座舱的计算中枢和核心部件。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援引ICVTank的预测,22年全球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将达到400万套,25年将达1300万套,年复合增长率达55%。随着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高速增长,能够提供全套解决方案且研发经验丰富的国产企业有望明显受益。智能座舱HUD能够将信息映射在驾驶员前方,有效降低驾驶员忽视路况的风险,正在逐步取代传统数字仪表盘。根据搜狐援引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19年我国HUD市场渗透率为7%,预计2025年将达到45%。目前我国HUD市场仍以海外供应商为主,日本精机市场份额为33.3%,自主品牌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自动驾驶产业链:自动驾驶将是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够在复杂的交通环境及车辆操控过程中为驾驶员提供辅助,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有望逐步实现无人驾驶。根据中商情报网,21年中国自动驾驶产业规模达2358亿元,预计22年将达到2894亿元,同比增长22.7%。未来中国自动驾驶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根据IHS Markit的预测,2025年L2以上的新车渗透率将达45%,2030年将达80%以上。

智能驾驶产业链上游主要由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三部分构成,形象得说,这些环节相当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眼睛”、“大脑”和“手脚”。

①感知层:负责感知车辆及环境信息,主要涉及摄像头、雷达、车内传感器等,同时需要高精地图及定位系统协助获取路况信息。随着自动驾驶渗透率的提升,感知设备、地图定位市场快速增长。华经产业研究院预计21年我国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达4.6亿元,25年将有望达到54.7亿元,22-2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51%;21年我国高精地图市场规模达15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5亿元,22-2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41%。

②决策层:负责处理感知系统传达的信息,实现行动和路径的规划。决策层需要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及V2X技术的配合,核心是智能驾驶芯片和算法。国内华为、地平线等国内芯片厂商已在自研高算力智能驾驶芯片,部分产品正逐步实现量产上车。

③执行层:负责执行决策系统传达的指令,实现车辆驱动、转向、制动等的控制,在高级别自动驾驶中线控技术将成为关键环节。

20年我国线控底盘市场规模不到200亿元,盖世研究院预计25年国内线控底盘的规模将达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自动驾驶产业链中游主要是互联网公司,其提供自动驾驶的综合解决方案,将上游的部件在汽车的车身上进行有机结合并提供技术服务,国内互联网龙头百度和华为均掌握较为成熟的技术,其中百度在自动驾驶相关专利申请量中排名第一。自动驾驶产业链的下游是整车制造商,国内的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均在布局自动驾驶。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汽车消费;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相关领域技术进步不及预期。

 

 

(本文作者荀玉根为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福莱特去年净利润增长三成,光伏玻璃市场供需走向平衡

光伏玻璃企业福莱特(601865.SH)认为2023年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新增产能的释放和光伏组件价格下跌对市场需求的刺激。

03-26 19:06

工信部: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金壮龙强调,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始终坚持走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03-25 13:14

新春经济|组件招标价逐月上行,硅片跌价仍在扩大,光伏市场的春天何时来

“光伏组件价格略有上涨是因为库存清得差不多了,但是这种涨价是暂时的,整体市场还是供大于求。”

03-14 21:14

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同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集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诸多新科技为一体的未来产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03-14 08:41

新能源汽车板块表现强势,超20股涨停,三大领域是布局重点

截至发稿,迈赫股份、华中数控、东杰智能等20股涨停,信邦智能、丰立智能、江苏北人等多股涨幅居前。

02-26 10:0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