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行业发展举步维艰,制造端产量增速大幅下降,部分环节出现负增长;但全年来看,协会上调装机规模预测,由215GW至255GW上调至270GW至300GW。”在今日进行的光伏行业2025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如是表示。
王勃华表示,自国家发改委2月份下发“136号文”后,蒙东、蒙西、新疆已正式下发省级承接文件;山东、广东、辽宁等六地陆续下发省级征求意见稿。“总体上,各省贯彻‘平稳过渡’宗旨,存量项目衔接原有政策,增量项目通过设定机制电量规模、机制电价上下限等保障项目收益率预期,因此有望促进装机需求平稳衔接释放。”
因此,谈及全年装机预期上调的原因,王勃华表示,整体来看,光伏项目并网基础扎实,装机增长确定性强;风光大基地等项目受新政策影响较小。另外,市场化交易成熟省份装机需求稳定,新疆、甘肃、青海等已全电量参与市场交易的省份,受政策影响较小。在更新2025年全年装机规模预测数据的同时,王勃华也回顾了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光伏主产业链四大环节中,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产量增速保持在15%以下,多晶硅和硅片环节的产量出现负增长。价格方面,光伏四大环节主流型号平均价格较2020年以来的最高价格降低88.3%、89.6%、80.8%、66.4%。
光伏制造端量价齐跌,业内企业的生存也面临极大挑战。
“全产业链各环节均陷入大面积亏损状态,亏损规模前所未有。”据王勃华介绍,2025年一季度,仅31家A股上市光伏主产业链企业整体净亏损125.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加274.3%。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有超40家企业公告退市、破产或兼并重组。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日前在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大同)研讨会亦表示,光伏行业发展面临内外双重考验,供应链稳定性受损。他建议,行业强化行业自律,企业严格执行行业规则和秩序,坚决杜绝低于成本价的报价,协会积极响应中央连续部署的行业综合治理工作,全力配合主管部门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治理监督,坚决遏制恶性竞争的乱象。
供需失衡下,光伏产业链价格的下降是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业绩预亏的共因,但已有部分企业在二季度出现减亏或盈利。
光伏中报预告业绩分化,有的光伏企业二季度亏损环比扩大,有的凭借海外市场与新技术产品实现大幅减亏甚至扭亏。
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14家光伏企业召开了光伏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称将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去年下半年起,爱旭股份先后与高景太阳能、创维光伏等BC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共建BC生态圈。
该展览会是全球专业的光伏储能展,展出内容包括:光伏生产设备、材料、光伏电池等,涵盖了光伏储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