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健适50亿元投资加速技术转移 医疗器械“买买买”模式还能持续吗

第一财经 2022-11-13 16:05:21

作者:钱童心    责编:陈姗姗

前两年通过资本的迅速扩张收购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资本驱动的医疗器械平台,不过随着这两年资本开始收缩,健适医疗的这种依靠收购发展的模式也正在受到更大的挑战。

11月13日,健适医疗总投资50亿元的无锡基地项目正式启用,预计3-5年后形成超百亿产值医疗产业规模。

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医疗器械,前两年通过资本的迅速扩张收购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资本驱动的医疗器械平台,不过随着这两年资本开始收缩,健适医疗的这种依靠收购发展的模式也正在受到更大的挑战。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健适医疗旗下的成员企业包括健适无锡、健适大湾区、天津瑞奇、南通华尔康、江苏尼科、泓懿医疗、聚赢惠康、GenesisMedTech Innovation、Genesis Shockwave、GVascular等。

在众多的收购中,健适医疗今年2月对心脏瓣膜企业苏州杰成的收购尤其受到业内和资本市场的关注,据了解,这项收购规模达到20亿元左右。通过收购苏州杰成,健适医疗踏进了目前最火热的心血管器械赛道——结构心。

不过杰成曾是一家创业失败的公司,团队最终因与投资人的矛盾而解散。此前有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健适花了高昂的代价收购一家倒下的企业,其中也不乏资本运作的成分。公开资料显示,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是杰成医疗的投资人之一,而药明康德也支持了健适医疗收购项目。

健适医疗近年来另一项值得关注的引进项目为美国上市公司ShockWave的“血管内冲击波”钙化处理技术,健适获得了该项目的中国独家代理权。据介绍,ShockWave的产品也将借助健适无锡的研发生产基地进行技术转移和国产化。今年以来,该公司在纳斯达克的股价涨幅接近40%。

多位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目前全球资本都开始收缩的大环境下,健适这类靠资本运作和收购来支撑的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豪华版消耗资源是否能与融资能力相匹配是一个问题,毕竟医疗器械是长周期的。”一位资深医疗器械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健适医疗由前波士顿科学中国CEO王欣创立,在上述人士看来,尽管王欣拥有整合资源的能力,但是他的短板也很明显,就是对研发的了解以及对资源的组织能力。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健适基本没有原研的产品,而真正具有高附加值的是创新,这恰恰是健适缺乏的。“在基础研究和产业转化方面应该要有一个平衡点。”他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我认为原研的价值就在于稀缺性和潜在的垄断效应,如果只是资本运作,那么很难保证购买项目的质量都一如既往的好,只能跟风买买买。资金方面的损失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还会错过时机,当产品上市时就面临一片红海。”

也有业内人士称,健适依托背后强大的资本,可以提升容错率,仍然具有优势。但现在资本本身存在的问题是较为短视。“现在的资本恨不得今天投了明天就赚钱,他们理想的回报时间一般不希望超过两年,但医疗器械的研发哪有那么容易。”一位医疗器械投资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也导致国内真正搞原研的企业太少,拿来主义居多。”

在医药行业,早期通过这种“买买买”的模式推动的如再鼎医药。但资本的注入使得收购标的价格水涨船高,企业收购的成本越来越高,这种主要依靠全球引进的模式逐渐失去吸引力。近一年来,再鼎医药股价下跌近56%。

“健适现在的扩张仍然受益于前一阶段资本疯狂推动的时代,现在大资本出不了钱,他们会面临较大的挑战,再大手大脚地花钱可能不会得到投资方的通过。”某国内医疗器械厂商高管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生产基地可能也不会成为企业最优先考虑的,现在的每一分钱都得省着花,花在最需要的刀刃上。”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