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主题为“新财经战略与中国式现代化”的“2022年上海财经大学高峰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结合二十大报告,就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他指出未来五年是中国关键期,是世界的艰难期,同时也是中国战略突破的一个机遇期。他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在滞胀中面临增速持续下降的压力。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面对六大核心挑战,分别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稳定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突破“修昔底德陷阱”的危险期,扭转不平衡对称博弈的关键期;突破“李约瑟之谜”,全面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期;突破“金德尔伯格陷阱”,以高水平开放和多边主义重构全球治理;跨越“明斯基时刻”,持续创造“无危机的增长奇迹”和突破“拉美难题”,以社会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他预测:2022-2027年,未来五年世界的平均增长不到3%,而中国审慎的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4.67%。中国金融在全球无风险收益率、风险分布模式、锚定效应都出现变异情况下,一定要在战略上进行更高一些思考,这样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教授
(以下为发言视频内容)
二十大报告专门谈到,我们的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想很重要的简单梳理,世界经济面临几大难题。
第一大难题,就是我们会看到,在滞胀中面临经济增速持续下降的压力,这些压力包括逆全球化,包括技术进步的一些变异。中国我们就会看到,未来五年,二十大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这个关键时期怎么来界定?所以我们就会看到,未来五年将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稳定步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一种模式的成功不是解决温饱、小康作为标志,而是能够成功地稳定地迈入高水平收入国家是它的标志。第二个,就是突破“修昔底德陷阱”的危险期,扭转不平衡对称博弈的关键期。第三个,我们是突破“李约瑟之谜”,全面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期。第四个,我们是突破“金德尔伯格陷阱”,以高水平开放和多边主义重构全球治理。中国在这个上面如何来突破,这是一个关键。第五个,很重要就是跨越“明斯基时刻”,我们过去40年经济增长的奇迹不仅仅是快,而且是稳,更重要的是没有金融危机,这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在未来五年我们能不能延续,这又是一个关键。另外一个,我们能不能突破“拉美难题”。
一个很重要的核心抓手就是我们的金融,但是这些金融怎么定位是我们要思考的。第一个要思考的,增长速度下台阶,给传统金融定价模式带来的挑战。大家会看到,这是我们团队对世界GDP增速所做的相关预测。今年按照IMF的估算,我们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从去年的6%点几,下降到3%,明年将会下降到2%左右,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就会看到经济增长下台阶是一个明显的特性。未来的2022-2027年,未来五年世界的平均增长速度不到3%。增长速度的这种下降,这是我们所测算的未来中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
未来五年我们会看到,审慎情况下平均增长速度4.67%,这个还算高的。再下来我们会看到审慎情况下的增长速度,未来十多年的增长速度平均差不多在3.2%,审慎情况下,基准情况下3.8%,乐观情况下4.4%。
未来五年是中国关键期,是世界的艰难期,同时也是中国战略突破的一个机遇期。因此,中国金融在全球无风险收益率、风险分布模式、锚定效应都出现变异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在战略上进行更高的一些思考,这样我们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为刘元春在由上海财经大学主办、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协办的“2022年上海财经大学高峰论坛”上的发言节选。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将于近日播出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节目)
项目制作人:
傅娆
制片编导:
吴磊 许姗姗 王瑞
下半年,我国在“稳增长”方面面临一定挑战,不能因上半年实现5.3%的增速而掉以轻心,必须以“时不我待”的态度进一步部署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对四大关键问题进行前瞻性调整。
7月15日,在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指导的2025中国智慧生活大会(CIC)上,洛图科技(RUNTO)研究专家刘闯预测,中国AI硬件(不含AI手机、AI汽车)市场规模今年将首次突破万亿元,五年内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他表示,我国的产业政策长期优先于竞争政策,进而导致一定的微观层面失序,因此,目前正处于一个时代的拐点,就是产业政策必须重新定位,让竞争政策走到舞台中央,形成宏观调控与微观治理协同发力的新格局。
当下,世界超过100万物种面临灭绝,关键生态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投资自然的紧迫性前所未有。6月25日,在2025年新领军者年会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盛会上,第一财经· 中国经济论坛第14度携手世界经济论坛举办电视专场论坛,以“自然受益型经济:10万亿美元的商业机遇”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政策制定者、学术研究者、金融和企业届的资深专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寻找如何通过经济模式和金融手段的创新,有效形成驱动力,来激发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潜力。
华为徐直军:5G车联网占比未来五年将提升至95%,产业应抓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