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程实:全球价值链的演进、现状与未来丨实话世经

第一财经 2022-11-15 20:38:54 听新闻

作者:程实 ▪ 张弘顼    责编:任绍敏

全球价值链演进将进入第四阶段,价值链重塑将围绕中国、欧盟、美国三个核心经济体进一步向区域化、独立化和数字化方向迈进。

哈佛大学教授托马斯·弗里德曼曾说:当今全球已无法忍受供应链中断超过24个小时。野蛮的行为会导致你在今天的供应链竞争中失去更多(Supply chains cannot tolerate even 24hours of disruption.So if you lose your place in the supply chain because of wild behaviour,you could lose a lot.)。

自2018年以来,全球价值链演进经历了三次考验:一是伴随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相互的贸易制裁导致垂直化的分工协作模式开始瓦解;二是疫情反复导致价值链上的生产供应环节出现全球性的中断;三是在俄乌冲突冲击下全球价值链上的供应瓶颈恢复正悄然放缓。

尽管2022年下半年以来,全球价值链开始加速恢复,但由于全球各国疫情政策、地缘不确定性、通胀影响程度以及极端气候状况各不相同,导致近期全球价值链恢复速度开始整体放缓。我们认为,当前全球价值链恢复前景错综复杂,持续的供给瓶颈造成的价值链扭曲正在不断固化并推动主要经济体开始重构各自的价值链体系。未来,全球价值链演进将进入第四阶段,价值链重塑将围绕中国、欧盟、美国三个核心经济体进一步向区域化、独立化和数字化方向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价值链的安全性(或韧性)将被全球主要经济体视为衡量价值链竞争优势的最核心要素。此外,构建持续稳定的价值链体系将深刻影响主要经济体在基础设施、数据安全以及产业转移三个方面的发展。

全球价值链的三重演进与现状

2018年以来,全球价值链经历了三重演变:一是贸易保护主义和国家主义推动了全球贸易成本抬升。

二是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了全球价值链上的供需关系。价值链上生产商、供应商、物流商、零售商与终端消费者的生产关系被重新安排;同时,组织内雇员与雇主的雇佣关系被重新界定。

三是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能源和制造业开始进行重塑。一方面,能源出口国试图在本轮地缘冲突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定价优势,从而试图改变过去的能源市场供应格局;另一方面,能源进口国在被迫输入高通胀的同时,也加快了绿色能源转型之路,并由此提升了其在价值链上的独立性。

微观层面,在疫情持续冲击下,制造业和零售业更快地懂得如何有效调整自身库存和成本以应对更多潜在的运营风险。因此,价值链上企业在生产供应环节的韧性得到了强化。

进入2022年第三季度,我们综合全球海运运输成本,欧美空运成本指数以及全球价值链上前七大(中国、欧元区、日本、韩国、英国和美国等)经济体PMI指数进行综合衡量。结果显示,全球供应链已经进入加速修复阶段,但距离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存在一定距离。尽管全球供应链瓶颈正在得到实质性解决,但考虑到不同国家各行业对待疫情的政策和地缘影响存在诸多差异,且四季度拉尼娜现象或对欧美航道运输造成显著冲击,因此,我们预计全球价值链修复的速度将阶段性减缓。到2023年一季度前,全球价值链仍将要面临来自疫情不确定、寒潮反复以及地缘外溢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近期市场普遍上调了欧美明年经济衰退的概率。欧美快速进入经济衰退预期强化,市场状况开始由“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这对于一些已经采取措施预防供应链瓶颈的企业(例如大宗商品和耐用品制造业)来说,可能将被迫再次调整自身库存以防止未来过剩库存积压问题。

全球价值链将走向区域化

未来全球价值链将走向区域化,独立性和安全性越发受到重视。

短期来看,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将是下一阶段冲击全球价值链的主要挑战。由于全球金融条件持续紧缩,全球超过一半的央行在今年启动加息,金融流动性收紧一度导致近期市场对全球金融稳定性产生担忧。持续的加息已经导致美国国债利率、贷款利率、汽车融资以及按揭贷款利率同步上行。一旦美国经济衰退实质化,流动性短期内将冲击银行体系,这对价值链上尤其是制造业或能源贸易商来说将造成来自债务和融资方面的困境。一方面,价值链上长期依赖短期融资的相关制造业出口商将受到显著冲击;另一方面,汇率波动加剧将使得能源出口商面临更复杂的期货风险。

中长期来看,全球价值链体系将逐步走向区域化(北美、欧洲、亚洲)、独立化和数字化。同时,主要区域内的核心(美国、欧盟、中国)将把价值链的安全和韧性放在首要位置。

当前,越来越多的迹象反映了后疫情时期的全球地缘动荡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地缘风险对全球价值链上造成的供应瓶颈预期显著上升。因此,如何在复杂的地缘局势中保持稳定持续的供应将在长期经贸竞争关系中凸显重要性。具体来看,美国已经将“供应链韧性”问题与国家安全挂钩。无论是民主党或共和党,未来均将针对提升美国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提供财政支持。中国二十大报告也强调了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如能源供应、粮食安全、数据安全)现代化。这意味着,中国将立足于双循环的发展格局,进一步确立自身独立、可持续且安全的价值链体系。欧洲方面,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欧元区正在加速开启能源独立转型并积极联合德法促成新的产业链安全战略。

全球三大区域将发生变化

价值链安全性提升意味着未来全球三大区域将在三个具体方面发生变化。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将围绕价值链的区域化、独立化和数字化积极展开。中、美、欧三大经济体将积极与周边邻国或地缘同盟进行更加深度的区域性基建合作。具体来说,美国与欧洲会在价值链上的供应和运输环节加快数据共享和基础设施合作。如通过对液化天然气需求、生产、运输以及库存等多点数据共享和港口基建合作解决双方在LNG供需信息及库存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另外,欧洲内部可能会通过自身绿色能源转型加快与内外能源输出国(比如挪威、荷兰、美国)之间深度基建(尤其在交通运输和能源储备设施)合作。

中国则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南美及俄罗斯等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就强化中高端技术、粮食供应和能源安全达成相关基建合作。比如围绕自身核心技术产业链,中国正在积极与其上下游国家之间开展基建项目。去年中国也与刚果(金)在基建领域开始深入合作。前者拥有全球最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后者则生产全球超过2/3的钴矿。

二是针对价值链中上游核心技术数据的保密和安全措施将越来越精细,价值链高端针对全球人才的争夺已经开启。针对数据的保护,中、美、欧均致力于提高对外数据保密性和对内信息透明度。

比如,针对半导体行业,美国政府已经要求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要公开订单、供应、物流、库存和零售的相关的数据,从而维护美国在半导体从设计到制造的上下游控制能力。维护数据安全和实现高效的信息管理需要围绕数据要素进行人才培养和创新。

在价值链上,主要经济体之间已经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通信、先进制造和先进物流开启全球“抢人”模式。比如纽约、伦敦、中国香港及新加坡等国际性城市均已各自开启人才“争夺战”。

三是随着区域性价值链的重塑,企业的回流和产业转移将更加频繁。从最近BIS的一份调研来看,越来越多的公司因为全球价值链结构的变化而出现更快速的转移和重组。一方面,面对更多的地缘不确定性,全球主要经济体为了保障自身供应链安全会通过政治手段来加快企业的快速回流。同时,企业回流有利于为本国带来更多的就业和投资。另一方面,调研显示,在地缘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企业自身也在不断提高其供应韧性和产业转移能力。确切来说,企业主动转移产业或者有选择性回流的意愿本身就比较强。

(程实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张弘顼系工银国际资深经济学家)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