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银行在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挖掘多领域、多维度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方面,有哪些独特的做法?
A1:目前我们处在一个互联互存的世界,市场中的各个主体须加强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共同的使命。银行作为经济社会中承上启下的一环,应挖掘更多助力实现碳中和、增强气候适应性的有效方法。
作为外资银行中ESG理念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恒生中国始终坚持ESG理念,积极探索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目前已经构建出一套系统的绿色发展行动框架,持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比如支持社区和居民发展、建设保护环境的良好社区氛围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行动之一。
2021年,恒生中国围绕社区可持续发展,发起了以“种·未来”为主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以“兴·未来”为主题的乡村人才振兴项目,和以“启·未来”为主题的提升青少年金融素养项目。2022年,恒生中国在联合专业机构共同聚焦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乡村振兴、青少年赋能与社区可持续发展四大议题的基础上,优化升级“未来”系列社会责任项目,探索更多可持续及多元共赢的社会责任实践举措,进一步加大社区投入,为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致力为社会发展创变更美好的未来。
Q2:恒生中国构建了一系列以“未来”为主题的社会责任项目,包含了生态保护、乡村赋能、青少年教育等多个方面,未来该系列还将会有哪些侧重点?
A2:恒生中国的“未来”系列社会责任项目是一个长期项目,我们也会结合国家顶层政策纲领的指引,为项目赋予更多的内涵,从生态保护延伸到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
以恒生中国的“种·未来”紫米项目为例,我们不仅是要唤起更多人对生物多样遗传资源的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也努力赋能当地女性和传统文化传承,探索以社区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我始终认为,一个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希望建立企业、科研单位、社会组织、地方政府、社区居民等多方协作的模式,构建起一个“人人参与、人人获益”的良好格局,实现社会责任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卡尔·马尔奇指出,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正在改变我们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影响注意力、情绪和记忆,并改变我们的交流方式。
过去4年,陈瑜深度访谈了150多名全国各地的学生。一些现在休学在家,或者曾经有过休学经历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生,向她倾诉了厌学休学的原因。
在乡村振兴、供应链管理和社区互动等方面,柴米多以实干和创新推动了乡村与城市的连接。
为推动产业创新兴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24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会暨最美村镇颁奖典礼于12月12日亮相黄浦江畔。
对比2018年,5年来,我国城区小学生数量大幅增长,镇区小学生规模变化不大,乡村小学生数量大幅减少。若对比2015年,城区小学在校生人数增长了61.8%,镇区增加了10.2%,乡村减少了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