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银行在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挖掘多领域、多维度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方面,有哪些独特的做法?
A1:目前我们处在一个互联互存的世界,市场中的各个主体须加强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共同的使命。银行作为经济社会中承上启下的一环,应挖掘更多助力实现碳中和、增强气候适应性的有效方法。
作为外资银行中ESG理念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恒生中国始终坚持ESG理念,积极探索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目前已经构建出一套系统的绿色发展行动框架,持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比如支持社区和居民发展、建设保护环境的良好社区氛围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行动之一。
2021年,恒生中国围绕社区可持续发展,发起了以“种·未来”为主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以“兴·未来”为主题的乡村人才振兴项目,和以“启·未来”为主题的提升青少年金融素养项目。2022年,恒生中国在联合专业机构共同聚焦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乡村振兴、青少年赋能与社区可持续发展四大议题的基础上,优化升级“未来”系列社会责任项目,探索更多可持续及多元共赢的社会责任实践举措,进一步加大社区投入,为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致力为社会发展创变更美好的未来。
Q2:恒生中国构建了一系列以“未来”为主题的社会责任项目,包含了生态保护、乡村赋能、青少年教育等多个方面,未来该系列还将会有哪些侧重点?
A2:恒生中国的“未来”系列社会责任项目是一个长期项目,我们也会结合国家顶层政策纲领的指引,为项目赋予更多的内涵,从生态保护延伸到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
以恒生中国的“种·未来”紫米项目为例,我们不仅是要唤起更多人对生物多样遗传资源的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也努力赋能当地女性和传统文化传承,探索以社区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我始终认为,一个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希望建立企业、科研单位、社会组织、地方政府、社区居民等多方协作的模式,构建起一个“人人参与、人人获益”的良好格局,实现社会责任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8月,来自中西部19所乡村小学的74名青年教师齐聚上海。
对扎十一惹来说,《我是寨子里长大的女孩》不仅是一部个人成长史,也写了她的阿妈、姐姐,各种女性亲戚和乡邻,是为两代彝族乡村女性的生活做记录。
“2025中国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倡导活动”活动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中国气象学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主办,中国天气网承办。北京站活动由中国天气网、北京市气象学会与第一财经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承办。通过一系列寓教于乐的环节,青少年们系统了解了气候变化的科学规律与现实挑战,并通过实践行动点亮了属于自己的“气候担当”,迈出了守护地球的第一步。
“2025中国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倡导活动”活动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中国气象学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主办,中国天气网承办。上海站的活动由上海市气象学会与第一财经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承办,近百名青少年和家长通过专家课堂与手工实践,深入理解气候变化,亲手制作气象主题冰箱贴,迈出成为“敢作气候担当”的第一步。
加强政策保障和组织推动,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小微、绿色专项金融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