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理财怎么还破净了?固收怎么还断崖了?

2022-11-24 17:59:25

作者:张晓泉    责编:高雅馨

一个普遍的疑惑是:在以往的认知里,银行理财因其风险低、且收益率高于银行存款等特点,常被当成储蓄的替代品,作为保本增收的投资产品,行情好的时候就是躺赚。因此,对于追求本金安全和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一度被认为是可以带来稳稳幸福的选择。

最近,银行理财产品的大幅回撤让很多人错愕。

一个普遍的疑惑是:在以往的认知里,银行理财因其风险低、且收益率高于银行存款等特点,常被当成储蓄的替代品,作为“保本增收”的投资产品,行情好的时候就是“躺赚”。

因此,对于追求本金安全和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一度被认为是可以带来“稳稳幸福”的选择。

如今,这种美好的愿景已然破灭,残酷的现实给投资者上了生动又惨痛的一课。

就在投资者还没从理财破净的事实中回过神来时,一只短债基金又遭遇了单日高达12%的断崖式下跌。

市场只会呈现结果,并不会告诉投资者其中的缘由和逻辑。无论是银行发出的公告,还是网上对于亏损原因的分析,都更像是一种结果导向的分析。

作为长期投资者,不仅需要知道这一次的亏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还需要触及问题的核心,了解投资理财更加底层的逻辑,认识到下一次投资可能会面临的风险,从而树立正确预期,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在银行相关公告和理财产品介绍的最后,通常都会有这句提示,但投资者可能从未像现在一样对这句话有着如此深刻的认识。

很多分析都在说,银行理财的“保本”时代已经过去。但或许,从一开始这就是个“美妙”的误会。

理财本质上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其遵循着“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原则。

过去之所以会对银行理财有“保本”和“稳定收益”的错觉,只是市场发展所经历的一个阶段,说白了就是赶上了红利期,可以称之为“躺赚”的时期。

而理财中所谓的“刚性兑付”,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人们常说的“保本”,也只是信托业发展初期一个不成文的规则。

事实上,我国并没有相关法律条文规定信托或是理财公司必须进行刚性兑付和承诺保本。

早期信托业的刚性兑付是信托产品到期后,投资者可以拿到本金和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问题无法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由信托公司进行兜底处理。银行理财初期也是一样,由银行进行兜底处理。

对投资者来说,刚性兑付看上去是件好事,但对信托公司和银行以及金融市场长远的发展却是不利的,而由于市场的传导效应,投资者最终也会受到不利影响。

简单来说,投资本来就是希望通过承担风险来获得收益,只有收益而没有风险的是免费的午餐(free lunch),而金融市场里唯一的免费午餐就是分散持仓(diversification)。

所以,随着市场的发展与成熟,刚性兑付必然会成为历史。

早在2018年5月,国家就正式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文件中要求: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从这时候开始,变化就已经开始了,此后则是过渡期。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组织今年2月发布的报告,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财产品的规模几乎已经压降至零。

新规发布后的这几年,银行理财收益率走低和亏损的消息也偶有传出,但都没有像这次回撤一样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根据Wind数据,截至11月17日,最近一周时间内,全市场34382只银行理财产品中,有13295只收益为负值,占比将近40%,有2024只理财产品跌破了净值。

很多人似乎还沉浸在过去“刚性兑付”美好记忆中,并借由这种惯性和本能在进行投资理财,没有意识到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误把“低风险”当做“零风险”,没有建立对风险的预期。以至于直到出现亏损时,才如梦初醒,甚至无法面对和接受现实。

 

感知变化并适应变化

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投资方法和认知的转变,对于银行理财来说,则是规则和产品结构的转变。

简而言之,过去的银行理财相当于市场中的纯买方,通常采取买入并持有策略,所以其风险通常很低,收益较为稳定,也容易被投资者视为“零风险”的安全投资。

而今转型为净值型产品的银行理财,已经是市场中的交易者,既有买入也有卖出。银行理财子公司相当于基金公司,其管理的每一个理财产品,也可以看作是单个的公募基金。既然是交易者,其风险必然比过去要高,收益也会随市场的波动而上下浮动。

银行理财“保本”已成过去式,一劳永逸、稳赚不赔和绝对安全的投资理财也早已不复存在,寻求“稳健”的投资者需要寻找新的相对的“安全”边界。

现金和存款面临着通胀的问题,投资理财或是炒股都存在风险,想要赚取收益,必须承担风险,不同的选择对应着不同级别的风险,对投资者专业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在进行资产管理时,投资者既要对自己的需求有着清楚的认知,也要对不同投资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资产配置比例、净值波动情况等做相应的了解,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产品。

最好的投资者教育是被市场教育。

其实钱放哪里都不是绝对安全的:存款跑不过通胀,理财会炸,债券、信托会爆雷,房子买了也不会涨了。投资者基本上只能投资股票了,而自己炒股又很容易成为韭菜。看着腰斩甚至脚踝斩的各种基金,也许最好的出路是找到一个好的基金管理团队。

要求很简单:对底层方法论有独特见解,有好的团队,有好的策略和业绩,在市场上涨时能坚持做好风控,在市场下跌时能有备选方案应对。关于这些要求,最近很多朋友找到麦教授。被市场教育过了,真的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投资这么难。

身处变局中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都将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在适应变化的过程中都应该有所提升和成长,以面对更加复杂的资本市场环境。

 

 

(作者张晓泉为清华大学Irwin and Joan Jacobs讲席教授)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