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对今年整个经济增长和相应的参数进行了一些测算,预计2022年全年经济增长3.3%,这就预示着四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在5%左右。”
12月16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第六届雄安新区投融资发展论坛上如是说。该论坛由财达证券、河北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城投50人论坛等机构联合主办。
刘元春认为,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不仅没有缓和,反而在今年疫情,俄乌事件以及欧美政策大逆转这三重超预期压力下,进一步出现恶化。尤其是从10月份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持续疲软,加速收紧的这种态势已经非常明显。
“2022年中国经济严重偏离了它的潜在增长速度,按照各种测算方法,我们会发现偏离的程度是超过两个百分点。美联储在测算中国增长速度的时候,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偏离潜在增长速度是达到了接近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今年按照常态化的运转,应该能够达到6%的速度,但事实上由于疫情和各种因素的叠加,导致整体的运行状态是一个严重收缩的状态。”刘元春说。
“如果我们将疫情和疫情政策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对冲,中国经济回升2个百分点以上是非常正常的事情,2023年政策的关键依然在于我们如何认识疫情以及如何有效的在疫情防控与稳增长之间寻找到新的这种平衡。”刘元春说。
他表示,疫情放开后不会出现消费井喷的现象。因为全面放开之后一般会在两个月左右达到整个的感染阳性病例高峰,这个高峰会在初期再度引发一些健康恐慌等状况,反而使我们的社交状态不能够常态化,所以因此很多国家都出现过在放开后的两个月左右,社会零售总额、投资水平出现下降情况。
刘元春表示,要处理好第四季度和明年1月2月政策空档期也十分关键。避免因为政策力度减少,造成经济失速。当然近期在认识到经济下滑势头后,各地稳增长政策也在发力。
刘元春认为,经测算中国潜在GDP的增长速度依然在5.5%到6.5%这个区间。考虑到疫情冲击导致的产出损失,以及潜在增长速度有一个恢复阶段,建议明年经济增长目标以5%作为底线,以6%作为它的一个区间值来进行管控。
持续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及特别国债等加速发行,以及后续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出台,广义财政支出或仍将保持一定力度。
尽管上半年广义财政收入略有下滑,但广义财政支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8.9%,明显高于2024年全年的2.7%。
会议指出,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会议对下半年有效释放内需潜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