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广州车展今日开幕,电动车成竞争焦点

第一财经 2022-12-30 18:52:32

作者:武子晔    责编:唐柳杨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规模扩大,这一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12月30日,今年国内最后一个A级车展广州车展开幕。虽然多家车企参展,但与往年相比首发车型数量有所下降。

北京车展与上海、广州和成都车展并称国内四大A级车展,其中,北京车展和上海车展为隔年举办一届。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北京车展在经过延期后最终取消。成都车展虽然如期举办,但在开幕四天后就因疫情因素宣告中止,车展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往年广州车展在每年的11月份举办,今年推迟到12月30日,对汽车行业来说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今年疫情打乱了车企的营销节奏,一些车企已经完成了今年发布新车的计划,这也导致今年广州车展在新车数量等方面较往年成色不足。但多家车企在车展上带来了今年发布的重磅产品,也彰显了明年的发展方向。

从参展车型来看,多家车企将电动车作为重点车型,大众汽车带来纯电MEB平台的最新车型纯电迷你巴士ID. Buzz、首款纯电轿车ID. AERO等。奥迪A6 Avant e-tron正式在广州车展亮相,新车定位为一款纯电中大型轿车,基于PPE电动化平台打造。宝马和奔驰也带来多款电动车产品。

受疫情影响,今年车市不容乐观。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汽车市场出现罕见下降。往年,四季度是车企和经销商的冲刺阶段,车市一般会较为旺销。但今年受疫情影响,11月车市未能达到预期。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164.9万辆,同比下降9.2%,环比下降10.5%。这是自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金九银十铜十一”的环比下降特征。不过,电动车正在快速增长。最近两个月,电动车渗透率已经超过了30%。电动车将成为车企未来竞争的焦点。

此前,虽然电动车每年都在增长,但过去主要是特斯拉以及国内造车新势力推动市场的发展。但今年以来,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开始突出,这包括广汽埃安、奇瑞新能源等传统车企,新能市场的竞争已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乘联会发布的新能源车企销量排名显示,今年前11月比亚迪排在第一,远超其他车企,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销量在40万辆上下。销量超过20万辆的车企包括吉利、广汽埃安、奇瑞。此外,排在前十名的车企还包括长安、哪吒、长城和理想汽车。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蔚来、小鹏和理想位居前三,如今,蔚来和小鹏已经跌出前十。这意味着,主流自主品牌在电动车领域已经开始真正发力。

随着比亚迪以及国内造车势力的发展,合资品牌正在遭受着挑战。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比亚迪已经连续多月夺得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冠军,将长期霸榜的大众系甩在身后。

虽然外资品牌开始加码电动化,但传统豪华品牌和主流合资品牌在电动车领域的表现相对欠佳,从整个市场来看,目前燃油豪华品牌的品牌溢价尚未传导到电动汽车市场上。

从传统豪华品牌电动车领域的表现来看,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宝马纯电动车销量达3.4万辆,其次是奔驰(1.3万辆)。奥迪、沃尔沃、保时捷、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的纯电动车的销量均在1万辆以下,与自主品牌电动车表现有着很大的差距。

同时,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正在上攻。除了一些造车新势力车型的价格触及到豪华车市场区间外。比亚迪发布了百万元级的高端品牌仰望,广汽埃安也发布了品牌全新LOGO——“AI神箭”,并推出全新高端品牌Hyper昊铂。

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在混动领域发力。在此次车展上,坦克500 PHEV正式亮相,新车搭载由2.0T+9HAT组成的动力总成;坦克300 CYBERKNIGHT赛博骑士同步亮相,新车由坦克品牌与CYBERSPACE(超境)共同打造,预售价区间为33万~35万元。魏牌则发布首款旗舰六座中大型SUV车型蓝山DHT-PHEV,新车基于“咖啡智能平台”打造,搭载包含1.5T发动机、电动机、三元锂电池组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广汽传祺携影酷混动版、影豹混动版、M8宗师双擎版与全新第二代GS8双擎版混动四款车型亮相广州车展。奇瑞瑞虎7 PLUS也带来了混动版本。

平安证券分析师认为,目前大部分自主品牌新能源转型采用纯电品牌独立发展+传统燃油品牌向混动转型的发展战略,燃油车向混动转型的变革力度相对较小,是自主品牌在纯电领域外超越合资品牌的另一条赛道。预计2025年混动车销量有望达到千万台规模,年复合增速超过70%。目前各车企新一代混动技术各有千秋,关键看各车企混动车型的投放节奏以及定价策略。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前11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突破了600万辆的关口,市场渗透率接近25%。该协会预计,明年新能源车的销量将达900万辆,同比增长35%。随着新能源车市场规模扩大,这一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