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22年国内外物价形势比较

2023-01-06 14:58:43

作者:钟正生    责编:高雅馨

消费价格方面,2022年1-11月,我国CPI同比平均增长2.0%,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目标水平。对比来看,由于新冠疫情以来的供需矛盾尚未明显改善,加上地缘危机进一步冲击商品供给,海外多数经济体CPI通胀率均创下1980年代以来新高。2022年1-11月,美国、欧元区、日本、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和南非等代表经济体CPI分别平均同比增长8.2%、8.3%、2.4%、6.8%、9.7%、5.7%和7.0%。生产价格方面,2022年1-11月,我国PPI同比平均增长4.7%,在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

回顾2022年,海外陷入高通胀危机,但我国物价水平整体保持平稳,与海外物价形势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我国与海外经济周期错位,海外需求旺盛拉动物价上涨,国内消费需求有待复苏。而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引发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国内外经济体均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我国物价形势的平稳,更体现出我国出色的保供稳价能力与精准的政策部署。展望2023年,国内外经济周期或反转,海外需求走弱或使通胀缓和,我国经济有望加快复苏,但不改国内物价平稳运行态势。

 

01

2022年国内外物价对比

2022年,我国物价水平维持平稳,与海外急速增长的物价水平形成鲜明对比。消费价格方面,2022年1-11月,我国CPI同比平均增长2.0%,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目标水平。对比来看,由于新冠疫情以来的供需矛盾尚未明显改善,加上地缘危机进一步冲击商品供给,海外多数经济体CPI通胀率均创下1980年代以来新高。2022年1-11月,美国、欧元区、日本、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和南非等代表经济体CPI分别平均同比增长8.2%、8.3%、2.4%、6.8%、9.7%、5.7%和7.0%。生产价格方面,2022年1-11月,我国PPI同比平均增长4.7%,在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对比来看,海外多数经济体生产成本受国际原材料涨价而同步上升。2022年1-11月,美国、欧元区、日本和韩国等经济体PPI分别平均同比增长9.8%、36.3%、9.5%和8.6%。

2022年我国物价保持相对稳定,得益于我国出色的保供稳价能力、精准的政策部署,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终端消费需求有待复苏。具体来看,我国物价保持相对稳定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原因:

第一,我国食品和能源保供稳价能力强,输入性通胀压力可控。2022年,乌克兰危机引发国际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攀升,一度引发“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并相应增加海外输入性通胀压力。但是,得益于我国出色的保供稳价能力,我国食品和能源价格保持相对稳定,成为我国整体物价稳定的“压舱石”。食品价格方面,2022年1-11月,衡量国际食品价格的CRB食品价格指数平均同比增长24%;同期,美国和欧元区CPI食品分项同比平均分别增长9.9%和10.2%,而我国CPI食品分项同比仅平均增长2.7%。能源价格方面,2022年1-11月,以布伦特原油为代表的国际油价同比平均增长44%;同期,美国和欧元区CPI能源分项同比平均分别增长27.1%和38.1%,而我国CPI交通工具用燃料分项同比平均增长22.1%,CPI居民水电燃料分项仅增长3.1%。

第二,我国核心商品涨价压力不大,生产成本向消费价格的传导有限。在我国核心CPI中,剔除服务项目以及不含能源的工业消费品项目后,“核心商品”(如衣着、生活用品等)在CPI总指数中的占比约为42.4%。数据显示,上述商品价格走势与PPI(尤其是生活资料PPI)具有明显的滞后传导相关性,商品生产成本无疑是商品消费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原材料供给相对稳定,“内循环”基础牢固,相对可控的生产成本有效缓解了商品消费价格上涨压力。相较之下,多数海外经济体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攀升,进口成本也因国际供应链受阻而上升,因此不得不将成本压力转嫁至商品消费者。以服装价格为例,2022年1-11月,美国和欧元区CPI服装分项同比平均分别增长5.2%和1.6%,而我国CPI服装分项仅增长0.6%。

第三,我国核心服务价格维持稳定,医疗、住房等生活成本涨价压力远小于海外。医疗方面,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医疗服务需求上升,显著抬升了居民医疗消费成本。我国医疗体系不断完善,医保系统在高需求药品和医疗服务的覆盖面持续扩大,使医疗服务价格维持稳定。2022年1-11月,美国CPI医疗保健分项和欧元区HICP医疗卫生分项同比平均分别增长4.1%和1.2%,而我国CPI医疗保健分项仅增长0.6%。住房方面,受海外政策刺激、住房库存走低以及居家需求上升等影响,2020-21年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房价大幅上涨,导致2022年租房成本跟随上升。近年我国房价受政策调控而整体维持平稳,租房成本相对可控。2022年1-11月,美国和欧元区CPI住房租金分项同比平均分别增长5.8%和1.6%,而我国CPI租赁房房租分项同比平均下降0.2%。

第四,我国货币政策精准克制,避免了全球货币宽松派生的通胀风险。新冠疫情爆发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启动超宽松货币政策,同时配合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刺激规模远超产出缺口,酿成通胀风险。数据显示,全球主要地区通胀率与广义货币供给(M2)增速具有明显的滞后相关性。在我国,社融增速能够体现金融体系对实体部门(居民与非金融企业)的支持情况,是实体经济总需求的领先指标,通常领先核心CPI约3-4个季度。对比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始终“以我为主”,在有力支持经济复苏的同时,保持了精准克制,有效避免了通胀失控风险。2020-21年,中国、美国和欧元区M2同比分别平均增长9.5%、17.8%和8.9%,增速较2018-19年的分别上升1.2、13.4和4.0个百分点。

第五,我国终端消费需求受疫情冲击,需求拉动型的通胀压力较小。2022年,受疫情持续多点散发、居民部门实际偿债压力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对经济和就业市场的预期悲观等因素压制,2022年前11个月中国商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0.5%。服务消费中目前仅公布餐饮收入数据,2022年前11个月累计同比下降5.4%,预计同期服务消费整体也大概率同比负增。消费需求低迷进一步缓释了CPI通胀风险。对比来看,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消费需求相对旺盛,2022年1-11月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累计同比9.5%,同期剔除价格因素后的欧盟27国零售销售指数累计同比2.1%。美欧的消费表现较强,一是因它们向常态化回归的时间较早,疫情对消费的压制要弱于我国;二是美欧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受疫情的冲击更小,2019年四季度到2022年二季度,美国、欧元区和中国的家庭部门杠杆率分别上行0.3、1.4和6.1个百分点。

 

02

2023年国内外物价展望

预计2023年海外多数经济体通胀率有望较2022年明显缓和,但仍高于2015-19年平均水平。随着供给冲击影响消退、需求增长放缓、货币紧缩进一步起效等,预计海外多数经济体通胀率有望较2022年明显缓和;但是鉴于通胀的粘性,预计大部分经济体通胀率水平仍将明显高于2015-19年平均水平,也高于2%的普遍通胀目标水平。IMF在2022年10月预测显示,2023年全球CPI通胀率将由2022年的8.8%回落至6.5%,其中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CPI通胀率分别回落2.8和1.8个百分点至4.4%和8.1%,美国和欧元区分别回落至3.5%和5.7%。

预计2023年国内物价将继续平稳运行,中性情形下CPI同比和PPI同比或将都低于2022年。

CPI方面,自上而下视角看,因近年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恶化严重、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恢复需要时间,疫后消费恢复的高度有限,出现需求拉动型CPI通胀的概率较低;社融增速已从2021年四季度开始震荡回升,但其斜率偏弱,对核心CPI的向上牵引力不强。自下而上视角看,各类保供稳价政策取得积极成效,2022年4月能繁母猪存栏开始持续上升,中国主粮库存和自给率都远超国际警戒线,2023年猪肉和粮食的涨价风险可控。2023年房地产市场复苏斜率可能不高,房租对核心CPI拖累或将持续。定量测算显示,2023年CPI同比增速前高后低,中性情形下全年CPI同比约为1.6%。

PPI方面,从M1增速对PPI同比的领先性看,内需对PPI的支撑偏弱。随着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中枢有望下移。预计2023年PPI同比增速中枢下移至负值区间,呈低位震荡态势,2023年6月前后到达阶段性低点,中性情形下2023年PPI同比为-1.1%。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