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冠感染后免疫系统是如何干预的?专家解读来了丨科技予录

第一财经 2023-01-09 22:14:16

作者:方舟    责编:方舟

新冠感染后,一般免疫期是多长?二次感染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用科学手段提高我们对于病毒的抵抗能力?

新冠感染后,一般免疫期是多长?二次感染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用科学手段提高我们对于病毒的抵抗能力?

1月9日到1月13日,第一财经将带来《科技予录》第一季系列微博连麦:“生命科学——免疫、抗体和创新药”,第一财经主持人江予菲将连麦国内多位优秀的生命科学领域科研专家,深入浅出地为观众阐述生命科学研究在本轮抗疫过程中,以及对人类认识自身、了解自身方面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1月9日19:30,系列连麦第一期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上海)副研究员谭云,一起探讨感染新冠后免疫系统是如何干预的。

►新冠感染后,一般免疫期是多长?

谭云:我们的研究对前期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做了系统的分析,我们追踪了这些病人中和抗体的产生能力,目前为止,已追踪超过一年的时间。

我们观察到,中和抗体水平在半年的时候仍然维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但在一年后,水平有所下降。

除了抗体免疫,我们机体还存在细胞免疫,我们也观察到,在新冠病毒感染以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细胞免疫仍然能维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新冠二次感染的可能性有多大?

谭云:我们现在观察到的结果是,二次感染的风险是有的,但并不是很高。

新冠病毒是在不断变化的,目前的奥密克戎病毒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变。一方面,病毒的毒力在不断地下降,另一方面发生了免疫逃逸的现象。我们原来在第一次感染时产生的免疫,可能不足以应对病毒变异。

►为什么“免疫周期”这一提法不够准确?

谭云:如果我们感染了一次病毒,那么在面对同一种病毒的时候,我们的免疫可以维持很长的时间;但随着新冠病毒在不断演化,对于新病毒来说,免疫的保护力就会不同。其实除了新冠,对于流感病毒也是一样的,流感疫苗每年都要重新接种,就是因为流感病毒也在不断变化。

►中和抗体在应对病毒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谭云:中和抗体就是能够对病毒有中和或者杀伤作用的抗体。

在病毒感染的过程中,机体会激活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过程中会通过基因的重排等方式,产生对抗病毒的抗体;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抗体都有效果,所以在分析它的抗病毒能力的时候,我们往往只关注那些能够真正杀伤病毒的抗体,这些抗体就被称为中和抗体。

►免疫应答的过程会不会对机体有损耗?

谭云:免疫应答一般分为两种:首次应答和二次应答。为什么我们不容易反复感染?我们在病毒感染以后,能够产生免疫记忆,当我们的身体之后再去识别病毒的时候,就能够快速进行应答。

在首次应答的过程中,因为机体是第一次面对病毒,只能认为它是一个外来入侵物种,会用固有免疫去对病毒进行“无差别”杀伤;同时也会激活特异性免疫,但是这种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能够对抗特定病毒的细胞)需要一些时间。

在首次应答中,机体会消耗很多的能量,也会产生一些损耗。但是在康复后,我们就会产生很多记忆的细胞储存到我们的机体里,当我们再次遇到这个病毒后,我们就可以快速响应。

►补充蛋白质是否可以间接补充免疫能力?

谭云:从结构来看,抗体是蛋白,但是食物补充进去的蛋白,和身体产生的抗体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吃进去的蛋白不会变成抗体,但是当我们身体产生抗体的过程是需要很多原料的,我们平时摄入的蛋白质是可以提供原料的,如果我们能保证足够的营养,对产生抗体、机体耗能等会有间接的帮助作用。

►为什么会“复阳”?免疫记忆究竟有没有作用?

谭云:不管是新冠还是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当我们第一次感染产生免疫记忆以后,如果发生二次感染,症状会更轻。

但前提是,第一次感染后产生了有效的免疫应答、形成了免疫记忆,第二次的感染风险会降低。所以呼吁大家第一次感染完后,要保证充分的休息以及做好个人防护,因为我们虽然感染康复了,但是我们的免疫记忆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处于一个有风险的状态。

第一感染后,又暴露在高病毒含量的环境下,还是比较有风险的。还有一种可能,我们所说的短期“复阳”可能是第一次没有完全清除干净病毒。

►如何用科学手段提高我们对于病毒的抵抗能力?

谭云:第一就是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对于我们机体不会产生很大损伤,又可以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此外我们还在推进迭代疫苗的研发,以更好地应对新冠。

第二就是我们要增加自己的健康状态,包括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饮食,在面对病毒的时候,就有足够的能力对抗。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