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美国WTI原油期货创下两周以来的最高收盘价,本周累计涨幅超过8%。
价格方面,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交割的西德州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上涨1.47美元,涨幅为1.9%,收于每桶79.86美元,创下12月30日以来的最高收盘价。此外,本周WTI原油期货累计上涨高达8.3%。
在中信期货首席能源分析师桂晨曦看来,本周国际油价止跌回升主要是受到金融端、需求端、供应端三个因素的影响。“需求方面,中国原油进口配额提振需求预期。2023年前两批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合计1.32亿吨,同比增加21%,有助于后期国内需求恢复过程中,炼厂原油加工量的回升。另外两个油价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金融端的美国通胀放缓和供应端的俄罗斯财政赤字扩大导致减产概率增加。”
“短期来看,主要还是中国需求恢复预期提振较大,另外两个是中期影响因素,但是也有助于改善市场情绪。”桂晨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宏观层面,据美国劳工部1月13日披露的数据,美国2022年12月的CPI同比增加6.5%,环比下降0.1%,是两年来首次环比回落,通胀负增长意味着通胀有所放缓。
受上述美国通胀放缓利好消息的影响,市场预期加息幅度也将进一步放缓,均利好油价。
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的美联储观察(FedWatch)数据,预计2月份加息25基点的概率达到95%。美联储官员哈克也公开表示,“未来加息25个基点将是合适的。”
另外,下周二晚上(1月17日24时)将迎来2023年国内成品油零售价第二轮调整。
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成品油调价的主要依据是十个工作日国际原油价格加权平均价,跟上一周期国际原油价格加权平均价对比得出的变化率。
鉴于本周原油期货价格创下两周内最高收盘价,单周累计涨幅超8%,国际油价走高是否会推高国内成品油的价格?
记者发现,距离新一轮调价仅剩两个工作日,在目前的原油变化率下,本轮国内油价下调似乎已经“板上钉钉”,即本周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企大概率不会波及国内成品油价。
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模型测算,截至新一轮油价调整的第八个工作日,预计下调油价220元/吨,远超50元/吨的下调红线,下调幅度折合成升价为下跌0.17元/升至0.20元/升。
值得一提的是,1月3日,国内成品油刚刚完成2023年的首次涨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3日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3年1月3日24时起,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50元和240元,折合成升价为上调0.19元/升至0.21元/升。
国内汽、柴油零售限价每吨分别下调230元、220元。
今晚过后成品油价将迎来年内第十次调价。
机构称,后市地缘局势整体趋于缓和、全球石油需求下滑的同时欧佩克+维持增产立场,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下调概率较大。
美国油气在中国进口油气总量中占比不高,中国对美油气进口没有依赖性,可在全球找到较多替代品,中国买家已在转向。
自4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降低480元和46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