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副主任周旻介绍,今天是春运的第13天,已进入到春节前的客流高峰,总体来看,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运行保持平稳,运力配置充足,服务井然有序,应急保障有力,全国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煤炭、粮食、医疗物资等各类重点物资运输畅通。
周旻介绍,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截至昨天(1月18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4.8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47.3%,比2022年同期增长47.1%。
昨天,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4569.9万人次,环比增长5.9%,比2019年同期下降44.8%,比2022年同期增长53.9%。
其中,铁路发送旅客890万人次,比2019年下降15%,比2022年增长27.3%。公路发送旅客3486万人次,比2019年下降49.7%,比2022年增长64.1%。水路发送旅客52.5万人次,比2019年下降49.2%,比2022年增长31.5%。民航发送旅客141.4万人次,比2019年下降24%,比2022年增长34.9%。全国高速公路总流量3336.2万辆次。其中,小客车流量2942.2万辆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2.7%,比2022年同期增长10.8%,小客车流量达到了历年春运以来最高峰。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门将继续密切跟踪疫情形势,动态研判客流趋势,切实加强运输组织,落实好春运服务保障和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平安返乡、顺利返程。
我国中心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绿色出行比例超过70%的城市数量、城市公交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等“十四五”规划指标已超额完成。
目前,中国已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7个国家开展全域运输、过境运输合作。
截至目前,农村公路建设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有关目标任务。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如何精准高效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围绕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正加快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效能加速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