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勇闯“无人区” 科技自强自立刻不容缓

第一财经 2023-01-28 15:37:44

作者:王鹏    责编:高雅馨

当前,我国科技实力正处于从数量积累向质量提高跃升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面对全球疫情形势及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如何破解当下的“卡脖子”技术、实现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还需更多政策创新及实质突破。

我国科技发展现状

在当前国内外复杂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挑战。目前,我国很多关键领域和产业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如高端芯片、操作系统、高端光刻机、高档数控机床、高端仪器装备、关键基础材料等,一旦受到管制断供,就会面临生存困境。实现科技自强自立,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是一项紧迫任务。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也有所提升。日前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正式交付首家海外客户印尼翎亚航空,标志着国产喷气式客机首次进入海外市场。同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面向深海万米钻探的超深水科考船——大洋钻探船,实现主船体贯通,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领域重大装备建设迈出关键一步。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攻难关、稳增长、促转型、强基础”上下功夫,进一步发挥高技术产业在引领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各有关部门均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务须加快产业升级,加快关键技术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

 

科技自强自立的重大意义

首先,科技自立自强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只有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创新整体能力和水平实现质的跃升,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制高点,有效解决事关国家全局的现实迫切需求和长远战略需求,引领和带动经济社会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其次,科技自立自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动力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人与自然不协调不和谐等问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些都需要依靠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同时,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根本的是要依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战略基点,一方面通过加快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打通堵点、补齐短板,保障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全面安全可控,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科技支撑;另一方面,通过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开展全球竞争合作中,塑造更多新优势,掌握更大主动权。

 

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要求及发展建议

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大力推动新兴产业科技自主创新发展。选准方向,多维度尝试摸索,勇闯“无人区”。具体而言,应当牢牢抓住“牛鼻子”,从三个角度出发,全面推进科技创新。

首先,加大基础性研究力度。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在研发经费中的比重还有待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比重为6.09%。应进一步加大前沿创新领域经费投入力度,通过高水平的前端研究将创新活动引向深入,实现更多原创性重大突破。强化原创引领导向,支持和激励科研人员增强创新自信,改变长期跟踪、追赶的科研惯性,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挑战科学和技术难题,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努力提出新理论、开辟新方向,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创新源泉。

其次,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我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增长空间巨大,应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千行百业更多“隐形冠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科创基金等引导资金合理流入基础研究领域。企业要积极实现“蛙跳式”发展。

第三,大力推进人才吸引培养工作。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优化教育科研保障机制,完善评审机制,培育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产出更多原创性、引领性重大成果。目前,我国已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创新人才队伍,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480万人年以上,但高水平人才不足、结构不合理、评价制度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人才的本质在“能”和“绩”上,只要能作出突出贡献者都应是人才。要从根本上转变人才观念,树立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人才观,让各类人才都能施展才干、脱颖而出。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强化质量、贡献、绩效的价值导向,在人才培养引进、发现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下更大功夫,营造风清气正、安心致研的优良创新生态。抓住和用好当前有利窗口期,广开渠道、多措并举,加快引进和吸引一批战略科学家和“高精尖缺”关键人才,重视和加强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为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优秀青年人才搭建更大创新舞台、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加强基础教育,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投身科技创新事业,为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提供高水平、可持续的人才支撑。

当前,我国科技实力正处于从数量积累向质量提高跃升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面对全球疫情形势及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如何破解当下的“卡脖子”技术、实现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还需更多政策创新及实质突破。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