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年疫情历练,目前我国传染病监测体系和信息报告制度有了哪些升级?在提前预警方面,疫情监测体系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2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回应称,2022年12月,为动态掌握新冠病毒感染水平和变化趋势,及时监测病毒变异及生物学特性变化,评估医疗资源负荷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会同有关部门在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监测渠道,形成多个监测子系统,包括病例报告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监测系统、哨点医院监测系统、病毒变异监测系统、污水监测系统、重点机构聚集性疫情监测系统、人群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在院病例监测系统、社区人群哨点监测系统、网络调查系统等。
现已初步形成兼顾常态和应急、入境和本土、城市和农村、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多渠道监测体系。在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后的这次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中,科学研判了疫情流行趋势和人群感染水平,动态掌握和评估了新冠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发出了预警信号。三年来,多次优化升级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根据防控政策,适时调整疫情信息报告内容。
杨峰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建设,提高监测质量,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完善跨领域、多学科专家队伍。继续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功能,提高数据收集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分析能力。开展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病疫情报告专项执法检查,推动依法规范及时报告。
由于近期早晚温差加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有所增加,但整体流行水平较低,专家建议加强预防措施。
“最近的流感,我在公开场合一句话都没提到,为什么?因为跟往年没多大区别,一切都在正常范围内。呼吸道的传染病,本来每个冬季就要来的,没什么稀奇的。”
Moderna此前对中国市场给予很大的信心,该公司曾计划将尽可能多的产品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以此推动公司下一阶段的增长。
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处于低水平流行。第一财经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了解到,今年冬季到目前为止新冠未出现感染高峰,甲流感染处于高峰期。
从全球来看,长新冠症状在人群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和免疫异质性。本研究提供的信息再次提示长新冠的诊疗需要个体化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