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论:提信心、稳预期,亟须筑牢社会防护网

第一财经 2023-03-07 20:46:25 听新闻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姚君青

有效推进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需有制度保障。

政府过紧日子换老百姓过好日子,应然变实然,已牵一发动全身。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预算报告支配占GDP四成、接近50万亿元的资源。

这意味着其不仅关系50万亿政府主导资源的使用绩效,而且领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航向,左右经济社会稳定状态,更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最终风险可承载能力和发展潜能等。

今年财政政策基调是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相比去年财政政策的落脚点,今年财政主要集中在扩内需促消费、科技攻关、绿色低碳、公共民生和兜牢基层“三保”等方面。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依然突出,其中外需不确定性风险相当突出,宽货币释放的流动性,缺乏各类经营主体主动的信用杠杆加持,主要集中在货币金融市场空转。

总体看,政府主导的四大账簿中,尽管由于去年低基数会抬高今年的增速,但增幅有限。政府主导的四本账都主要依赖经济社会增长,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三本账,由于存量收入分配调整难度大、成本高,其可伸缩性有限,最具可塑性的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只有其可以进行存量分配比重调整。

这反映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最终需在支出配置效率上下功夫。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取决于财政预算将资源配置到政府更擅长的领域,及最能带来高回报的地方。

目前牵制中国经济增长、内需收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公共服务等社会安全防护网存在较大缺口,如就业难、看病贵和难、职工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低等,导致居民避险性储蓄及企业和居民的去杠杆现象等。加大公共财政预算投入、补足公共民生的保障缺口,将极大提高经济增长潜力,缓解需求收缩,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

当下,中国经济面临投资边际收益率持续走弱的态势。政府将更多财政资金投资于具有经济建设性功能的领域,将面临显著的现金流贴现压力。

当前尽管预算报告增加了公共民生投入,如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贴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营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每人每年89元等,但由于过往的基数低,社会公共服务保障度还相对有限。

因此,若能通过提高央国企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比重,并将更多地方专项债用于公共民生等领域补短板,搭建起完善的社会安全防护网,缓解居民后顾之忧,居民就会调整心理账户,释放大量用于预防的储蓄来消费,从而激活内需,改善投资的边际收益率。

当然,这需推进公共服务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向所有经营主体开放政府市场,如养老、公共交通、公共医疗等基于公共民生的基础设施,可采取政府向市场购买服务方式,既为地方专项债提供更多优质资产,又弥补公共民生服务的不足。

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前提是财政安全。今年预算报告安排了38800亿元财政赤字,中央财政赤字31600亿元,地方赤字7200亿元,比去年新增5100亿元的财政赤字主要由中央担负。

这非常值得称赞。在增量上通过国债来替换地方债,将不仅拉长政府负债期限,而且可降低政府赤字成本,还可增加财政资金配置范围,促进财政资金配置到具有更高回报的领域。同时,今后在政府负债结构调整上,可以采取先增量后存量的方式进行,以缓解经济社会风险。

有效推进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需有制度保障。这种制度保障就是完善《预算法》,尽快探索政府会计制度,健全政府资产负债表。要真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需出台政府会计制度,搭建完整的政府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从整体上对政府财政进行基本的风险压力测试,从而降低整体的经济社会风险,提高政府信用的可量化标准。

因此,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关键有三: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托起经济社会的安全地盘,促使企业和居民改善其心理账户,缓解总需求不足压力,一是基于财权分布结构调整债权主体结构,一是在制度上搭建政府会计制度,做好政府财政的风险压力测试,护航积极财政政策。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