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建筑诺贝尔奖”揭晓,他设计了徐家汇书院和西岸美术馆

第一财经 2023-03-08 12:58:53

作者:朱洁树    责编:李刚

3月7日晚上23时,202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揭晓,获奖者是英国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

3月7日23时,202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揭晓,获奖者是英国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

“他的建筑特点总是优雅的、内敛的,具备永恒感,并辅以干净利落的结构和精致的细节,每个作品都彰显出清晰的风格,令人惊喜,蕴含丰富的底蕴并自信地存在着。在这个过度商业化、过度设计和夸张的时代,他始终能实现平衡:无论是在现代极简主义建筑语言和表达自由之间,抑或在抽象陈述和严谨优雅之间——而且从不缺乏复杂性。”普利兹克奖的评审辞对其做出了如是评价。

他在上海也留下了几个重要的设计作品,包括洛克·外滩源、西岸美术馆,以及今年开放后大受欢迎的徐家汇书院。

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

在历史建筑中“隐身”的智慧

大卫·奇普菲尔德195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在德文郡的一个乡村农场长大,他对建筑的最初印象就是大量的谷仓和农舍。“我认为好的建筑会提供一个环境,它在那里,但它又不在那里。”

他于1976年毕业于金斯顿艺术学院,1980年从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毕业,先后效力于建筑大师道格拉斯·斯蒂芬、1999年度普利兹克奖得主诺曼·福斯特和已故的2007年普利兹克奖得主理查德·罗杰斯的事务所。他于1985年在伦敦设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此后相继在柏林(1998年)、上海(2005年)、米兰(2006年)和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2022年)设立了办公室。

他的建筑职业生涯横亘四十多年,完成的一百多个作品纷繁多样,涵盖了市政、文化、学术建筑领域,还包括各类住宅和城市总体规划等,遍及亚洲、欧洲和北美。但从职业生涯的早期起,博物馆就一直是他的特别关注点。他设计的博物馆总是力图打破“博物馆是精英文化场所”这一观念,不仅要为艺术创造一个展示场所,还要与所在城市交织为一体,邀请公众参与其中。

在对旧建筑进行翻新时,他总是站在尊重既有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他表示:“作为建筑师,在某种程度上我是建筑意义、记忆和遗产的守护者。城市是历史的记载,而建筑通过岁月的洗礼也会变成历史记录。城市是动态的,它们不会在原地静止,而是不断地演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拆除了一些建筑,并用其他建筑取代它们。因为人们选择维护自身利益,因此‘只保护最好的建筑’的观念是不够的,对那些能够反映城市演变丰富性的特点和特质,还需要考虑对它们进行保护。”

旧行政官邸大楼(意大利威尼斯,2022年)

柏林新博物馆(德国柏林,2009年)

旧行政官邸大楼(意大利威尼斯,2022年)的历史可追溯到十六世纪,经过大卫·奇普菲尔德的修复,这座市中心的建筑得以重新对公众开放。他请工匠复原了壁画、水磨石、粉彩地面以及石膏装饰,揭开了历史的层层面纱。

柏林新博物馆(德国柏林,2009年)始建于十九世纪中期,在二战期间被摧毁并荒废,奇普菲尔德在修复过程中展现出他对保存和重建增建两者之间的审慎辨析。这是一场新与旧的对话,过去的建筑被放到显著的位置,甚至连战争破坏的痕迹也被保留了下来,却由此营造出充满现代性的场景。与此同时,他为博物馆设置了宽阔的室外空间——所有人都可以在此休憩交流,包括那些从未进入过博物馆的人。

“在经手的每个案子中,他都巧妙地选择了对项目最有帮助的工具,而不是那些可能只会标榜建筑师艺术天分的东西。因此在修复或翻新现有建筑和经典作品的过程中,这位天才建筑师有时几乎“隐身”了——比如翻新柏林博物馆岛上的建筑,而对密斯·凡·德·罗标志性的作品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的修复则更为甚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接受全新的建筑创作项目时,他可以把广博的技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面对历史,大卫·奇普菲尔德始终保持谦逊,并不刻意让自己的设计风格在其中显形。2006年,他受邀对上海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的洛克·外滩源建筑群进行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设计,并改建众安·美丰大楼。

洛克·外滩源(中国上海,2021年)

这里有光陆大楼、广学大楼、亚洲文会大楼、中实大楼、安培洋行、圆明园公寓、女青年会大楼、哈密大楼、协进大楼、兰心大楼、真光大楼等11栋历史建筑。改建的众安·美丰大楼,下半部保留了原有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清水砖墙建筑立面,上半部向上延伸11层而成的一幢14层办公建筑,体量上在不同方向回退成退台,减小行人视角可能产生的压迫感,与周边空间保持了友好关系。洛克·外滩源已经于2022年全面开街,城市原有肌理被保留下来,与新的设计融为一体,成为一处充满历史回忆的漫步空间。

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共存与交流

大卫·奇普菲尔德深知,无论是历史建筑还是新建筑,其重点是人,无论是公共还是私人建筑,他在进行设计时都会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共存与交流,希望促进人们社会归属感的同时保护个体独特性。

爱茉莉太平洋总部(韩国首尔,2017年)实现了个体与集体、私人与公共、工作与休憩的和谐统一。玻璃幕墙上的垂直铝板提供遮阳功能,帮助调节温度和自然通风,并呈现一种半透明感,促进了建筑的使用者、周边和观察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中央庭院可让视野延伸至附近的建筑,而多个空中花园则进一步促使了社区内部与外部元素的互动。在位于北摄山脉的猪名川陵园礼堂和游客中心(日本兵库,2017年),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相互融合,既可觅得平静,也可参访探寻。

爱茉莉太平洋总部(韩国首尔,2017年)

西岸美术馆

对于上海西岸美术馆的设计也遵循了类似原则,建筑位于龙腾大道和黄浦江之间,从马路看过去,它具有低调内敛的风格,而在黄浦江一侧,游客可以走上平台,享受江景,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不同的城市中,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一座一眼就认出来的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而是看到了针对每种不同情况而设计的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他的每座建筑都彰显着自己的存在,同时又能与周边社区建立新的联系。”2023年度评审辞中写道。

评委会主席、2016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评价称:“当前,许多建筑师都将客户委托视为扩展其自身作品集的机会,而他却用精心挑选的技能、精准的工艺来应对每一个项目。有时需要一种张扬而具有纪念意义的手法,有时又需要他不能留下自己的痕迹。但是,他的建筑将始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他的终极目标是造福更多人,不追随潮流反而让他的作品得以永存。”

近年来,大卫·奇普菲尔德将他有关空间和环境的专业知识用来规划和保护他的第二故乡——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亚地区的景观。加利西亚是西班牙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但这里却以高品质的生活著称。2017年,奇普菲尔德成立了RIA基金会,赞助相关研究和理念推广,协调规划未来的发展,沿着阿劳萨湾的海岸线推动以当地为核心的自然和建筑环境保护,借此应对全球挑战。

奇普菲尔德是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第52位获奖者。2023年普利兹克奖颁奖典礼将于今年5月在希腊雅典举行。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