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他强调,要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目标需要打好几套组合拳。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基本取向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李强总理说,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整个经济运行整体向好。所谓“稳”,最重要的是稳增长、稳物价、稳就业;所谓“进”,就是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新进步。
李强总理强调要打好的几套组合拳,包括宏观政策的组合拳、扩大需求的组合拳、改革创新的组合拳、防范化解风险的组合拳。
这四套组合拳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宏观政策是指导方针,扩大需求和改革创新是实现方式,防范和化解风险是兜底的底线。这些组合拳无疑会对实现今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广阔路径。
宏观政策组合拳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更加明确的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是宏观政策的总体要求和首要任务,也还需要一些具体措施加以配合。当前,支持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等。惠企政策落实要快,操作要简便,提高直达性,扩大受益面,让更多企业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帮助,这是释放宏观政策效应的重要体现。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被摆在重要位置。这意味着扩内需被寄予了复苏经济、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厚望。
扩内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消费领域供给侧的提升,让人们愿意消费,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有钱消费。这就关系到了就业和收入提高。扩大需求的组合拳实质面临着双重任务,其中每项任务都是需要积极努力才能解决的。
改革创新永远是促进发展的不竭动力,这里主要需要说的是科技领域的创新。
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我国的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每一项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都蕴藏着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源活水。
近来,国家在促进科技创新领域方面陆续出台了很多措施,包括揭榜挂帅,也包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相关人员的利益分配机制改革等。这都是改革创新组合拳重要的着力点。
防范和化解风险是底线。经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离不开对各种风险的防控与化解。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根本还在于积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李强总理强调,上述组合拳,都是有其具体内涵的,有的还会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这体现出组合拳既针对现实,更是着眼于长远,总体的目标就是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蓝佛安指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近年来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实现良好开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以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并提出多项具体部署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
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包括五方面内容:支持就业、稳定外贸、促进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美债—美元体系的内生矛盾虽是新问题,但从逻辑上仍是“特里芬难题”的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通过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使用,适时降准降息,扩大内需,培育新质生产力,维护多边主义等措施,应对当前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