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前4个月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0.9%,二季度有望维持高位|财税益侃

第一财经 2025-05-22 19:46:28 听新闻

作者:陈益刊    责编:杨志

如果包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今年前4个月广义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9%,明显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

复杂外部形势下,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8%。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称,这一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8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2.6%,比一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30.7%,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26.9%,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13.9%。

根据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测算,如果包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今年前4个月广义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9%,明显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认为,今年以来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得益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到位较快,地方加大力度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基建投资较快增长对冲了房地产投资下滑影响,有利于稳投资稳经济。

今年以来政府加快举债,尤其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快发行,带动了到位资金改善和项目推进。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今年前4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4.85万亿元,同比多3.58万亿元。

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今年前4个月全国地方政府发行新增专项债约1.2万亿元,其中约31%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约20%投向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约9%投向棚户区改造;约6%投向医疗卫生;约6%投向土地储备等领域。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今年以来财政积极发力,前4个月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完成全年4.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度的27%,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的19%,但低于2022年和2023年38%的均值。

不过,今年4月份基建投资增速较3月份出现小幅回落。4月下旬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

“预计二季度在政治局会议的部署下,地方专项债将加速落地,转化为实物投资。”高瑞东说。

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5月1日至20日,全国地方政府发行新增专项债约3800亿元,明显超过4月份(2301亿元)发债规模。

高瑞东认为,随着多地集中推动重大项目开工,预计2025年基建投资将维持较高的景气度。随着2024年底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政策落地,推动地方减负,隐性债务对基建资金的挤兑影响也有望减弱,地方有望拿出更多资源支持基建投资。而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4.4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000亿元,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进一步向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倾斜。

此外,在高瑞东看来,去年底国务院明确将实行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有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自去年下半年中央推出一揽子12万亿元的化债组合拳后,地方加快发行再融资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比如,今年2万亿元置换额度基本完成发行。此举一方面直接降低了隐性债务利息成本,也让地方腾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聚焦发展。

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自审自发”等政策落地,地方加快专项债发行进度,从而更快推动重大基建项目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

中金公司研报分析称,基建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预计二季度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望维持在10%左右的高位。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