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瑞信风波蔓延亚太市场,并非雷曼但投资者暂不敢“接飞刀”

第一财经 2023-03-16 19:35:07

作者:周艾琳    责编:徐燕燕

今年以来,市场对欧洲的银行业已经累积了大量的多头头寸,这部分的投资人可能会成为之后股市下跌的推动力量。

自硅谷银行风波发酵以来,市场最关心的莫过于谁是下一个?答案很快就揭晓,最新爆雷的是瑞士信贷银行(下称“瑞信”)。

瑞信方面回应第一财经表示,瑞信正在采取果断行动,主动强化自身流动性。集团计划行使选择根据担保贷款安排和短期流动性安排,以优质资产提供全额抵押,向瑞士国家银行(SNB) 借入最高500亿瑞郎资金。此外,瑞士信货国际 (Credit Suisse International) 将向若干运营公司优先债务证券发起现金要约回购,规模最高约为30亿瑞郎。

3月16日欧洲股市开盘后,截至16:00,瑞士信贷欧股大涨40%,创历史最大涨幅。

市场恐慌情绪推动下,资金出现从新兴市场的短期逃离。3月16日亚太股市集体大跌,上证综指和恒生指数分别大跌1.12%和1.72%。

投资者暂不敢“接飞刀”

早前,危机的导火索在于,瑞信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表示,由于监管限制将不再向该行提供更多资本,股价随即暴跌24%至历史新低。所幸补救措施及时赶到,北京时间上午,最新消息称,瑞信集团采取行动增强流动性,将通过担保贷款和短期流动性贷款从瑞士央行借款500亿瑞士法郎。

“瑞士信贷和美国的硅谷银行完全没有什么可比性。”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JerryChen对记者表示,瑞信作为一个拥有167年历史的老牌银行,在2022年底时,总资产的规模达到将近5800亿美元,是硅谷银行的两倍之多。作为一个全球的系统性重要的银行,瑞信所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了近1.4万亿美元,而这个数字接近于欧元区整的GDP的10%左右。

“这也导致瑞士央行等监管机构迅速赶来救助,和前几天美联储、美国财政部救火的情形一模一样。但瑞信和硅谷银行的情况并不相同,也没有太大的关联,因此并不认为会升级成系统性的风险。”他称。

然而,接二连三的风险事件无疑令市场的神经变得更为的脆弱和敏感了,任何的风吹草动在之后都可能会被无限放大。“投资者暂不敢‘接飞刀’,市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处在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之中。”JerryChen表示,“今年以来,市场对欧洲的银行业已经累积了大量的多头头寸,这部分的投资人可能会成为之后股市下跌的推动力量,毕竟现在投资者都不愿意在此时来承担更多的风险。市场信心的恢复需要时间。”

就2022的整个财年来看,瑞信全年净亏损将近80亿美元,而更重要的是,瑞信在内控方面存在重大缺陷,这也导致近日1年期和5年期的信用违约互换利率大幅飙升,分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6倍和3倍之多。

面临金融稳定风险,监管机构对于加息的态度可能也会出现些许变化。瑞士百达财富管理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杜泽飞(Frederik Ducrozet)对记者表示,目前各国央行都在尽可能地延迟降息,而这次突发事件使得抗通胀和稳定金融风险之间难以权衡。

“我们预计美联储将在下周加息25BP至4.75%到5.0%区间,但之后会停止加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可能会为了证明暂停加息的合理性,而再次重申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加上最近的事件也表明了更多的紧缩政策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他称:“虽然暂停量化紧缩是阻力最小的方式,但美联储应该会以目前的速度继续缩表,以防出现严重的市场混乱。本周,我们预计欧洲央行将加息50BP,并在6月前再加50BP,至3.50%。”

亚太市场陷入震荡

亚太市场的反弹戛然而止,并于近一周陷入明显的回调。恒生指数再度跌破20000点大关报19230点,上证综指则逼近3200点大关。

MSCI中国指数此前一度从底部反弹近59%,目前不少对冲基金获利了结,机构仍在观察后续复苏的持续性。

“硅谷银行事件在美国银行当中没有代表意义,它是由于自身在高速扩张后资产严重错配导致的。此次硅谷银行破产会给一些高科技创投公司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A股,可能更多是情绪方面的影响。”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方面对记者表示,

多数机构认为,当前国内经济的修复主要体现在生产端,如一些上游原材料出现涨价,少数中游制造行业订单回暖,但下游需求仍偏弱,如汽车等,这主要是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复苏初期,基建项目等偏政策驱动的力量起主导作用。“两会”闭幕,之后一些产业政策、促销费政策仍有望出台,届时经济修复的持续性将会增强。当前市场呈现震荡的格局,主要是流动性趋弱、风险偏好下行等导致,而企业盈利增速抬升的确定性依然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新能源车、光伏板块陷入大幅回调,景气赛道的大跌加剧了市场的悲观气氛。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对记者表示,过去一周,有关行业价格战的新闻导致车企股价下跌10-20%,大众市场车型最高降价9万元,降幅达40%。该机构表示,价格环境自2022年起持续低迷,这并不是新消息;一些刺激措施是地方政府的补贴,旨在帮助当地车企清库存,这对整车厂来说是救助,而非负担。

然而,市场情绪仍待修复。“由于年初政府取消新能源车补贴,汽车销售今年至今跌幅达9.4%。”ING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彭蔼娆告诉记者。不过,整体而言,消费继去年12月收缩1.8%后,于今年1—2月消费同比增长3.5% 。虽然增长相对温和,但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今年以来增长5%。

她在报告中表示,基建投资数据也值得关注。如果今年消费增长不如预期,基建投资的增加将有助于经济增长,但基建投资本身会受到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 ING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的预测维持不变。虽然预计消费会回升,但出口、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基建投资及房地产行业复苏缓慢等不利因素依然存在。

3月16日,高盛方面对记者表示,高盛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将2023年一季度及全年GDP同比增长预测分别自之前的2.7%和5.5%,上调至4.0%和6.0%。同时,高盛认为绝大部分疫后复苏影响将在今年年底前体现,略早于此前的基准情形,因此将2024年GDP增速预测自5.0%下调至4.6%。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