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键原材料法案》(The 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提案,意在确保欧盟能够获得安全、多样化、负担得起和可持续的关键原材料供应。
《关键原材料法案》和《净零工业法案》提案,是欧盟《绿色新政工业计划》的两大支柱,旨在振兴欧洲新能源行业,促进相关产业投资。
欧盟表示,关键原材料对于包括净零工业、数字工业、航空航天和国防部门在内的一系列战略部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虽然对关键原材料的需求预计将急剧增加,但欧洲严重依赖进口,欧盟需要减轻与此类战略依赖相关的供应链风险。
在《关键原材料法案》提案中,欧盟设立了4个目标:至少10%的关键原材料在欧盟内部提取,至少40%的关键原材料在欧盟加工回收至少15%的原材料,以及在任何相关加工阶段,来自单个第三方国家每种战略原材料的年消耗量不超过欧盟年消耗量的65%。
欧盟还在相关的解释文件中重点点出了五种关键原材料:稀土、锂、镍、钴和硅。
海通证券科技行业资深分析师李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待细则出来。“中国加工了90%的稀土和60%的锂,是因为本土资源禀赋在此,但提炼建厂选在哪里取决于本土化生产要求和补贴吸引,考虑到欧盟的偏中立属性,中国相关产业链公司或将掀起赴欧投资建厂的浪潮。”李轩表示。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经济学教授、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CEPR)研究员法塔斯(Antonio Fatas)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认为欧盟的计划很难真正实现,“我认为这是一种野心和愿望。”法塔斯说。
减少稀土和锂对外依赖意图
欧盟在法案相关一系列事实清单中介绍了其法案出台逻辑,称欧盟严重依赖来自许多第三国的关键原材料。“我们的依赖性,加上由于全球需求向数字化和绿色经济转型,使供应链变得脆弱。”欧盟称。
欧盟举了5个例子,其一,全球63%的钴,在刚果(金)提取,随后在中国精炼;其二,欧盟97%的镁供应来自中国;其三,全球范围内用于永久磁铁的稀土100%在中国精炼;其四,欧盟71%的铂金族金属供应来自南非;其五,欧盟98%的硼酸盐供应来自土耳其。
此外,据德国经济研究所(DIW)的一份报告显示,在30种关键原材料中,德国对于外国供应商依赖度为100%的有14种,另外3种关键原材料95%依赖外国供应商。
需要提出的是,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中也有类似内容。
《通胀削减法案》包括3690亿美元新能源技术补贴,于2023年生效。以电动车企业为例,当前美国对购买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而该法案对这一税收优惠的获取资格进行了修改。
修订后的抵免资格取决于三个条件:汽车的最终组装是在北美进行的;汽车电池关键矿物要有一定比例来自美国自由贸易协定伙伴,或在北美回收;电池组件有一定的比例是在北美制造的。不满足要求的企业只能获得一半的税收抵免。如果电池中含有的任何关键矿物是由“受关注的外国实体”提取、加工或回收的,则会取消税收抵免资格。
李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欧盟的《绿色新政工业计划》更多是个框架目标,而不是实际目标,比如40%的光伏、电池本土占比,而不是吉瓦(GW)目标。
“我认为更多是欧盟紧急出台来对冲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而出台的一个草案,实际上很多细节还没有落实。”他表示,“上述路径是否能实现取决于欧盟对产业/企业的补贴扶持力度,这将会决定企业会是在美国建厂还是欧洲建厂。”
“计划很难实现”
欧盟委员会表示,该提案仍需欧盟27个成员国和欧洲议会的批准。
通常这一讨论时间耗时较长,甚至可能会超过一年。这也是欧洲企业对欧盟方面出台政策不满的一个原因:相比起美国已经开始实施的《通胀削减法案》,欧盟的讨论时间可能过长了,投资决定无法等待。
法塔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认为欧盟的计划很难真正实现。“一方面,各国都需要大手笔投资现代清洁技术,而政府需要在其中扮演角色。这不会留给私营部门去做,你需要去补贴,需要去推动一些技术的发展。”他说,但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增加了,所以各国都认为自己应该能够控制某些行业,比如芯片、微处理器、绿色技术以及能源。
“情况在美国是这样,在欧洲是这样,在任何地方都是这样。因此,我们都在努力思考,我们如何将其中的一些环节带回家(bring to home)。”法塔斯说,“很多人认为,‘家’不仅是自己的国家,也是朋友或盟友。但现在,美国采取了一些行动,认为‘家’就是美国,希望这些东西只在美国生产,而不是其他地方。所以,欧盟也在做出反应。这是一种有来有往。”
法塔斯说:“我不认为欧盟的战略很明确。我认为这些目标中的很多都不会发生,那种想法太过有雄心。但你必须尝试,必须朝这个方向走,然后看我们能走多远。”
据公告,本季度靶材产销量同比明显增长,靶材产品毛利增加带动有研亿金利润总额增长超过60%。
出口的有序监管不仅事关本国安全和利益,也事关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于28日访问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美乌将签署关于稀土等方面的协议。
何亚东表示:“中方一直尽最大努力推进对话磋商,希望欧方倾听产业呼声,以实际行动与中方相向而行,按照务实、平衡的原则相互照顾彼此合理关切,共同推动磋商取得成果。”
机构指出,下游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有望持续打开稀土领域新增需求,磁材标的有望与稀土资源标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