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疫情较预期更快退潮,自然为今年经济修复争取了更多时间。物换星移,节后我国地产开启反弹。但迈入“金三银四”的传统旺季,高频数据似又现疲态。疫后地产的复苏可否持续?阻力来自何方?政策是否还将发力?扑朔迷离,却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疫后经济前景。
一、修复将持续多久?
国别经验来看,疫后地产修复的时间跨度较长,平均需要三个季度才能弥合与疫前的缺口。其中,疫情期间积压的婚育需求释放,也是疫后商品房刚需的重要支撑。尽管全球婚姻登记数长期普遍趋势下行,但防疫优化后则有所反弹。历史显示,我国婚姻登记数增速与商品房销售面积走势大体同步。积压三年的婚育需求释放,将有利于支撑今年地产销售。
二、修复的阻力在哪儿?
对比疫后诸多国家,我们发现,前期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受损,会对地产修复的斜率产生显著的负向拖累。剔除利率的影响,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国家的地产修复强度,显著弱于没有受损的国家。我国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缓慢,将对今年地产修复形成拖累。
三、政策还会加力吗?
政策强调支持住房需求,但“房住不炒”是不变底线。历史可见,房价见底后,无论是总量利率、还是因城施策等空间都会有限,尤其是当一线城市甚至全国商品房库存整体偏低的时期。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房价企稳已现端倪,2月70城新房、二手房自2021年8月以来首次同时环比上涨,且上涨城市数首次超越下跌数,一线城市二手房挂牌价更创历史同期新高。
四、基本结论
一是疫后经济的重要内生动力仍有地产。国别经验看,地产修复的时间往往较长,平均需要三个季度才能弥合与疫前的缺口。其中,积压的婚育需求释放,也是商品房刚需的重要支撑。尽管全球婚姻登记数长期趋势下行,但近来已有明显反弹。我国或也不例外。
二是经济似乎是有记忆的。对比疫后诸多经济体,我们发现前期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受损,会对地产修复的斜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房价见底后,无论是总量利率、还是因城施策等政策空间都会有限,尤其是当一线城市甚至全国商品房库存整体偏低的时期。
三是展望未来,前期积压的刚需仍在释放,地产修复历程未结束。鉴于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以及政策最宽松时已过,地产实际回升幅度温和。低基数下3月有望实现销售同比转正。保交楼支撑建安投资,但拿地扩张尚待时日,房地产投资全年或修复至零增速。
(伍戈为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在上交所仅发行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上交所终止上市交易。公司股票已触及上述交易类退市情形。
“中建系”地产航母的悄然起航。
上周市场回顾:(1)汇市: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稳定(2)债市:中债收益率曲线继续陡峭化(3)股市:美股涨跌不一,A股上涨(4)大宗商品:国际油价大幅反弹、铜价下跌
多个华尔街投行警告称,美国商业地产可能会成为继银行业之后再出现爆雷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