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29日)上午,在贸促会举办的3月份月度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发布了《2022年度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报告》。
《2022年度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经贸摩擦整体加剧,所有月份的指数均处于高位,指数月均值比上年增加205个点。
分国家和地区看,大国引发的经贸摩擦加剧,美国、巴西、印度、欧盟、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半数以上月份的经贸摩擦指数处于高位。欧盟、美国发布限制措施的数量居前两位,欧盟占总数的25%,美国占18.8%,中国只占2.3%。从分项措施看,进出口限制措施、进出口关税措施、其他限制性措施这三类措施指数的月均值同比均明显上升,贸易救济措施指数、技术性贸易措施指数同比均有所下降。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 王琳洁:这反映主要国家经贸限制措施工具箱使用更加多变,关税措施、管制和制裁、知识产权、国家安全审查等逐渐成为常用工具。
从行业领域看,全球经贸摩擦集中在电子、运输设备、轻工、机械设备等领域,这些行业的企业经营风险明显增加。
中美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等共同关心的经贸议题开展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
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
“大而美”法案带来的影响并不止于美国国内,还将给全球带来连锁反应,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美国政府的关税和相关限制措施是4月份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
伊朗掌控着中东最重要的石油通道霍尔木兹海峡,该海峡承担全球近四成石油出口供应。分析人士认为,一旦以伊冲突造成该海峡封闭,势必会在短时间内大举推高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