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瑞信步硅谷后尘坍塌,再谈几句风险管理

2023-04-10 14:06:52

作者:杨峻    责编:高雅馨

近一年以来,美联储银行监管机构一直与硅谷银行高管保持密切和反复的联系,警告高利率和流动性风险。

近期国际金融市场不太平。

3月11日,美国硅谷银行遭挤兑仅在两天之内就宣布破产。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银行破产事件,仅次于2008年金融危机倒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紧随其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瑞信自称发现财务报告程序存在“重大缺陷”,叠加大股东宣布不再提供更多资金援助。双重导火索下,把积重难返的瑞信也推上绝路。在瑞士政府主导下,瑞信最终以30亿瑞郎出售给瑞银。一家具有167年历史、资产规模曾超过万亿美元的全球性大银行就此走向终局。

硅谷银行、瑞信如此快速的坍塌让人始料不及,然而两家银行存在的问题早有端倪。近一年以来,美联储银行监管机构一直与硅谷银行高管保持密切和反复的联系,警告高利率和流动性风险。瑞信自2019年开始就此起彼伏地爆出一系列丑闻,高管“间谍门”、Greensill Capital破产及Archego爆仓等重大事件,让瑞信的信誉及资本都遭受了重大损失,也暴露了瑞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01

瑞信问题的根源在于风险管理不到位

从两个风险案例中,可以看出瑞信的风险管理存在严重的缺失,一是Greensill倒闭事件,二是Bill Hwang爆仓事件。

Greensill主营供应链金融业务,曾是一家炙手可热的金融科技公司,软银对其投资金额就达到15亿美元,为Greensill的主要股东之一。瑞信通过直接为其融资以及对客户销售的供应链基金参与其中,瑞信在与Greensill基金的合作中存在两个重大风控失误:

一是未能识别应收账款真实性。Greensill公司对外宣传是通过受让应收账款债权,帮助小企业提前回笼账款。但事实上Greensill的融资客户非常集中,大部分融资收入都来自前五大客户,甚至有些季度收入占比达到90%以上。在这些贷款中,其中一位大客户就是英国金属大亨Sanjeev Gupta。Greensill公司发放给Gupta旗下的GFG Alliance公司的信贷一度高达74亿美元。这些贷款并不是供应链融资,缺乏贸易背景,只是基于对未来五年业务情况的预测,而发放的“未来应收账款”的贷款。并且,2019年监管机构就发现,Greensill旗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列出的一些Gupta旗下的相关资产并不存在。然而瑞信的风控似乎对此并无觉察,把供应链融资做成了流动性资金贷款。

二是与软银的合作没有控制集中度。软银除了是Greensill一级市场投资人,还购买了瑞信供应链基金,该基金又通过受让的债权资产,为很多软银投资初创公司提供融资。软银通过这种模式起到放大杠杆融资效果,而瑞信俨然成了软银的融资渠道。但是这些软银系的企业如果有一家发生违约,就会产生连锁反应。

Greensill因为资金链断裂破产后,瑞信不得不关闭了约100亿美元的供应链金融基金,瑞信的风控失职让其客户受到巨额损失。

如果说Greensill事件让瑞信元气大伤,那么Bill Hwang旗下的基金Archegos的爆仓彻底将瑞信推到了危机的边缘。Bill Hwang高杠杆的投资风格在华尔街闻名已久。瑞信通过为其提供集中托管清算、杠杆融资、证券拆借、资金募集等等这些金融服务获取收入。

让Bill Hwang爆仓的是一个名为total return swaps的衍生品(TRS)。这类衍生品的优势在于可以用较少的保证金获得5倍以上的杠杆,同时由于不用实际持有这些股票,也无需向美国证监会公布持仓,从而隐藏自己的交易动向。瑞信为了获得这个业务,最终给到Bill Hwang的杠杆超出十倍,远超同行。

Bill Hwang爆仓后,瑞信又是所有银行中跑得最慢的,亏损当然也是最大的。查理·芒格评价Archegos事件时说,参与的投行都是傻瓜,而瑞信是最大的傻瓜。甚至有人评论,瑞信根本没有风控。

在Archegos事件中,风控设定的保证金远低于市场。风控部门也曾提出异议,但是被业务部门拒绝。前首席风险官Lara Warner甚至不断敦促风险和合规部门“更加商业化”、与前台交易员“保持一致”。显然,瑞信不仅风险偏好高,还缺乏金融机构最基本的风控文化。

更值得一提的是,瑞信的管理层显然缺乏专业性。Lara Warner过往履历主要从事股票及债券投资的研究类工作。之所以被提拔为首席风险官,原因在于瑞信前董事长认为“即使没有经验,只要这个人足够聪明,他就能胜任一切工作。”不懂风险的人管理风险,出现风险事件是迟早的事。

除此之外,瑞信近年来还陆续被爆出协助客户逃税、帮助客户洗钱、商业贿赂等一系列法律合规风险事件。这些风险事件看似是偶然的、孤立的,本质上还是因为经营过于激进,风险管理缺失所致。

02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是声誉风险

一系列风险丑闻不仅导致瑞信数以十亿美元计的亏损,更为严重的是给瑞信声誉带来无法修复的损害,客户陆续抽离在瑞信的资金。2022年瑞信存款规模大幅流失,存款余额从2021年底的3928亿瑞郎降至2332亿瑞郎,缩水了约4成。

3月14日,瑞信在2022年录得净亏损73亿瑞郎基础上,称在2022年和2021财年的报告程序中发现“重大缺陷”,集团对财报的内部控制“并不有效”。走到这一步,对外披露财报信息,瑞信实属无奈,而此时瑞信仍可以有挽救希望。但在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对外公开表态不再提供更多的现金帮助后,才把瑞信逼上绝路,声誉风险瞬间被放大。即使随后紧急获得瑞士央行高达500亿瑞郎的救助,但依然无法扭转存款流失及公开市场无法获得融资的局面。声誉风险引发了流动性风险,瑞士政府都无法为瑞信增信,最终只剩下贱卖出售的出路。

对于依赖于信用生存的银行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机构能经得起挤兑的考验,毕竟银行业的基本商业逻辑就是高杠杆运营。声誉风险不会独立存在,往往是由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等引发,而声誉风险又会进一步引爆致命的流动性风险,产生毁灭性影响。特别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声誉风险的传播速度更快,破坏力更强。

如果瑞信的声誉风险问题是由来已久的,百年声誉多年被侵蚀。那么硅谷银行的声誉风险则是一触即发,通过互联网传媒迅速被放大,让硅谷银行顷刻坍塌。3月7日,硅谷银行宣布连续5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美国最佳银行。3月8日,硅谷银行对外公告的一纸融资方案,却让其公众形象迅速反转。这个融资方案被市场解读为硅谷银行的流动性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导致其股票被恐慌性抛售,3月9日硅谷银行股价一天暴跌了60%。硅谷银行股价暴跌、流动性问题严重的危机被媒体大肆报道。硅谷银行的客户开始担心自己的资金安全,挤兑一触即发。硅谷银行万万没想到美好的融资计划竟然断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硅谷无疑忽视了声誉风险管控,低估了互联网对负面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互联网时代,加强声誉风险的管理对银行来说更加急迫和重要。任何关于企业及员工的信息都有可能被市场过分解读或是误读,进而产生巨大的反噬作用。使得没有风险成为风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甚至“命丧黄泉”。与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相比,声誉风险往往非常隐蔽、难以量化。因此金融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声誉风险,建立高效的声誉风险管控机制。

03

满足监管指标还远远不够

2008年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吸收上一轮危机的教训,大幅提高了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对信息披露及监督检查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在巴塞尔协议III的强力监管下,银行业似乎坚如磐石。

2017年,时任美联储主席、现任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甚至感叹:也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金融危机。但耶伦显然高估了监管有效性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她甚至还没有退休,就再次见证并处理了一轮银行业危机。事实上,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风险的脆弱性、相关性和传播方式也时刻在演变。没有完美的监管方案,只有时刻保持警醒,不断迭代监管方案,才能匹配最新的监管需求。

正如JP摩根首席执行官在最近致股东的信中写道:“硅谷银行的倒闭、欧洲瑞士信贷银行被收购,以及银行体系面临的相关压力,都凸显出仅仅满足监管要求是不够的。风险很多,随着世界的发展,管理这些风险需要持续警惕地审查。”

事实上,瑞信在2022Q4通过发行新股进一步提升了CET1一级资本充足率至14.1%,距离监管底线还有较大空间。

因此不能过于迷信监管指标,仅仅满足监管要求仍然是不够的。银行是依靠杠杆经营的,再高的资本充足率也是存在风险暴露的。那么高风险的业态,就需要高管层对宏观经济政治形势有更远及更审慎的判断。

金融风险的复杂性、隐蔽性、滞后性以及负外部性都说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难度和挑战是非常大的,需要金融机构的管理层有非常前瞻和审慎的预判。而这需要极强的专业和极冷静的思考能力。所以笔者一直认为,风险管理能力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没有之一。风险管理能力强的机构,敢做、能做别人不敢做的业务,所谓艺高人胆大。而当风险发生时,又往往能够提前预警、及时退出。只有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才能够保证金融机构的长期竞争优势。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样的情景在金融行业屡见不鲜。归根到底,还是没有真正领悟“经营风险”意味着什么。

对金融机构和从业者而言,面对风险,再怎样强调敬畏、强调专业都不会过分。

 

(杨峻为金融资深人士)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AI赛道的“下一件大事”?AI消费类硬件能否重获风投青睐丨亚太话题

从去年的ChatGPT,到今年的Sora,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一次次惊艳全球。眼下,硅谷的工程师又都开始争相抢占AI赛道的“下一个大事情”,即AI硬件。消费类硬件曾是科技界“跳动的心脏”。但近年来,由于风险投资机构对研发消费类硬件的高成本和高风险望而却步,消费类硬件发展举步维艰。但新的AI硬件创业时代和生成式AI技术可能会改变这种心态,风投资金可能重新将目光投向消费类硬件企业。据报道,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已与苹果前设计总监伊夫、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合作成立了一家硬件企业;三星也正把其最新智能手机作为“人工智能手机”进行营销;谷歌正将生成式 AI 集成到其硬件产品中。亚马逊的智能音箱产品也将迎来生成式 AI 的加成。

02-29 12:51

一度跌近8%,药明康德再次表示不对任何国家的国家安全构成风险

药明康德管理团队致客户的公开信,我们相信,在充分了解事实后美国国会议员们会了解药明康德不对任何国家的国家安全构成风险。 

02-05 10:12

*ST博天录得六连板,公司连续提示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

盘面上,公司股价自1月17日起连续六个交易日涨停,合计涨幅达到34.38%,在短短四天内已两次触及股价异动标准。

01-24 17:23

积极化解中小银行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有效防范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金融体系面临一些挑战,中小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现阶段频发的中小银行违约事件进一步表明,防范化解中小银行风险不容忽视。需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置风险,从而稳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

01-23 23:52

金融监管总局: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1月20日,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

01-20 19:59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