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创新高,广东江苏和北京新增企业多

第一财经 2023-04-10 14:34:26

作者:林春挺    责编:刘展超

2022年,新增注册的储能相关企业数量远超过去4年的总量。

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作为新能源产业的新型储能正在崛起。

4月9日,特斯拉对外宣布将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工厂将规划生产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可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4000万千瓦时)。项目计划于2023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

40GWh是什么概念?2022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达到7.3GW/15.9GWh。也就是说,特斯拉上述项目规模,是过去一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规模的两倍多。

新型储能是上海重点布局的产业之一。2022年发布的《上海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上海将“因地制宜发展储能设施,大型风光电站按需适时配置储能设施,在工业园区等领域有序发展用户侧储能”。

当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为中国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新动能。但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此背景下,稳定、安全的新型储能技术,被业界视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国务院在2021年10月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

来自中电联的《新能源配储能运行情况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发展目标合计超过6000万千瓦。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在4月7日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继续高速发展,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1000万千瓦)。

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已经提出“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最新发布的《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1万亿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广东省去年GDP的1/13。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新型储能市场正处于开拓阶段。

与储能相关的企业每天都剧增。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天眼查查询发现,截至目前,储能相关企业近8万余家。其中,自2022年1月2023年3月22日,储能相关企业新增4.2万家。也就是说,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全国平均每天有近100家新公司进入储能领域。

从新增注册企业地域分布来看,广东以4630余家列区域首位;江苏、北京分列二、三位,分别拥有3570余家以及3240余家;从企业性质来看,超9成的相关企业属于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财经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梳理发现,从2018年到2022年,新增注册储能相关企业数量逐年递增,分别是3631家、4509家、4006家、7088家和37045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量远超过去4年的总量。

值得关注的是,在4月7日的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表示,作为新技术、新业态,新型储能发展还面临诸多风险挑战,重点统筹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建设与运用的关系,既要加快规划建设,更要注重调度运用。二是处理好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也在会上表示,当前,新型储能行业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协调、不平衡的情况,例如产业供需错配现象突起,上游资源保障亟待加强,前瞻布局以及创新开发还需要进一步统筹优化等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