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经济的复苏成色究竟如何?

2023-04-18 15:57:33

作者:Irene Zhou ▪ 秦朔朋友圈    责编:高雅馨

就具体复苏路径以及受益板块而言,以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经济触底修复的起点,以信用周期启动上行、经济实际复苏和货币政策转向分别作为重要“拐点”,可以将每轮经济周期划分为“宽货币→宽信用”“宽信用→经济修复”“经济修复→货币收敛”“货币收敛→经济触顶”四个阶段。

4月18日,官方公布一季度经济增长数据。这是疫情防控放开后的第一份经济复苏“成绩单”。也正因为去年出现了太多“扭曲因素”,今年的这份“成绩单”更为难以解读,也备受关注。

从“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来看,中国经济复苏的成色究竟如何?这将如何影响货币、财政政策?对大类资产配置又有何指导意义?

01

数字上的“强复苏”并不难

早前,各界对于一季度的GDP增速共识都在3.9%附近,然而近期各大中外资机构都不断提升预测,甚至最高的调整到了4.9%附近。在外需不振出口低迷、房市车市前景不明以及两会没有出台规模性刺激措施的情况下,这样的预测是不是过度乐观?

但多位经济学家也对笔者坦言,高预测值并不代表对经济的看法有多么火热,而是一个数字上的自然反弹,基数效应可能被低估。

在不发生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今年会受益于疫情后生产生活回归常态的内生动力,去年相对宽松宏观政策的滞后效应以及低基数的拔高效应,实现全年5.5%以上甚至更高的增长率不足为奇。

由于2022年GDP只增长了3%,基数很低,即使没有报复性反弹,经济指标的同比增长也会非常可观。

举例而言,去年消费增速接近0,机构预计2023年增速可达5%~6%;房地产投资去年增速大幅下降近10%,2023年预计为3%。制造业投资增速也有望维持在 6%;由于欧美经济体或陷入衰退,将影响出口需求,2023年预计出口下降15%。

但是GDP核算的是“净出口”,净出口下降可能并不明显,因为2023年进口也可能更大幅度萎缩。因而,纯从数字上来算一笔账,5%~7%的GDP增速区间并非遥不可及。

例如,渣打刚把一季度的增长预测从同比3.5%上调到4.9%,同时认为全年GDP增速超过预测值(5.8%)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从“三驾马车”来看,该机构预计消费会低位反弹,成为今年GDP增长的主要动力,估计消费可以为GDP增长贡献4.0~4.5个百分点。根据该机构测算,去年中国的个人储蓄存款增加了18万亿元,其中超额储蓄可能达到5万亿元(已经剔除了理财资金回表的影响),除了体现对未来收入缺乏信心的预防性储蓄,可能有相当部分为严格防疫措施下的非自愿储蓄。

2021年的经验表明,在防疫措施有所放松之后,储蓄率会回调,为消费复苏打开空间,预计家庭部门的消费会在今年下半年回归疫情前的趋势水平(并不是报复性反弹),全年增长7%左右。

今年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显示,尽管“大件消费”(买房、买车)动能还有待改善,但服务性消费(餐饮、酒店)确实出现大幅增长,疫情期间被压抑的消费需求正在得到释放。

就投资来看,今年房地产对投资的拖累会减少,渣打还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对增长的贡献大致为1.5个百分点。去年虽然制造业和基建投资保持强劲,但房地产投资收缩了10%,房屋销售、新开工和土地购置等先行指标下滑更快。

今年,在保交楼和金融支持房地产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近期住房价格趋于稳定,房屋销售势头改善,前两个月房地产投资同比负增长5.7%,收缩明显缓解。不论中长期预期是否悲观,但随着前期推迟的刚性需求或会在今年逐步释放,全年房地产投资有望告别负增长。

在多数机构的预测模型中,2023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会变得微不足道甚至转为负值。由于全球加息潮,预测美国和全球经济增速显著放慢,中国的外贸在外需减弱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作用下会出现负增长,而进口表现则由于内需的逐步恢复会好于出口,导致贸易顺差缩小。

摩根大通此前预计,在“三驾马车”中,消费将从去年对GDP贡献1个百分点跳升至4.1个百分点,投资将从1.5个百分点升至2个百分点,进出口则构成拖累,从0.5个百分点降至-0.5个百分点,即经常账户顺差相较于去年的约4000亿美元将降至1800亿美元左右。全年GDP增速预计为5.6%。

不过,上周公布的3月数据显示,出口似乎大超预期。3月中国出口增速达14.8%,大幅好于市场预期的-5.1%,相比1-2月的-6.8%大幅回升;尤其难得的是,同期韩国出口(-13.6%)、越南出口(-13.2%)仍然保持弱势,中国出口颇有在全球一枝独秀的感觉。

信达证券提及,从主要贸易伙伴看,几乎是全面改善。中国对东盟出口(+35.4%)涨幅扩大,对非洲出口(+46.5%)涨幅扩大,对俄罗斯出口(+136.4%)涨幅扩大,对印度出口(+15.3%)由负转正,对欧盟出口(+3.4%)由负转正,对美国出口(-7.7%)降幅收窄。

当然也有质疑观点认为,今年头两个月,我国经济受春节休假因素和国外贸易订单持续下滑的影响,出口商不可能恢复生产,更不可能将生产恢复至扩张状态;再如,一些数据出现了出入,以越南为例,越南数据显示3月从我国进口97亿美元,我国海关总署显示3月我国向越南出口148亿美元。不过,分析师们表示,较为合理的解释是,出口商赶工完成之前积压的订单。

不过,中国的出口前景仍然充满一定挑战。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有进一步放缓的迹象,未来几个月中国出口增长料有所回落,但由于去年基数较低,未来一至两个月出口增长或仍保持正值。

瑞银预计在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情景之下,出口增长将从去年的7%,放缓至今年全年的0%左右。

此外,经济的复苏很大程度上也要看“人民币贷款”这一个先行指标。根据央行公布的3月金融数据,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社融和信贷数据均延续改善,“宽信用” 的方向毋庸置疑,这有助于经济企稳。换言之,放了这么多流动性,总能溢出一点到实体。

ING经济学家Iris Peng就提及,3月人民币贷款从2月的18100亿元增加到38900亿元。包括人民币贷款增加在内,所有信贷渠道都实现了非常强劲的增长,总额达 53800亿元。

一季度增加人民币贷款10.7万亿元,信贷总量增加14.53万亿元。这表示一季度是一个信贷增长异常强劲的季度,大部分的增长需求来自于基础设施和企业投资。如果进一步观察细节,包括地方政府债券在内的政府债券净发行量增加了1.83万亿元。这意味着来自政府的信贷增长对第一季度总信贷增长的贡献超过了12.5%,并且还不包括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银行贷款。

事实上,3月如此强劲贷款的增加是比较异常的。因为大多数贷款通常是在前两个月申请,贷款增加应该在1月和2月很强劲,在3月较疲软。与往年相比,今年3月强劲的贷款增加可能会支持今年余下时间的更多投资。ING认为,这对市场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这取决于如何解释这种增长。

强劲的贷款增加表明,银行可能在窗口指导下增加更多贷款以支持经济复苏。因为以上数据显示企业债券发行和股票市场IPO的信贷增长不太积极,这可能预示着市场对贷款的真正需求降低了,因为企业可以在不需要贷款的时候把贷款存回银行。但是,企业确实向银行借了更多的钱,这意味着他们也设想到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复苏会很强劲。

也如上所述,居民和企业的储蓄倾向仍偏强,暗示居民和企业信心不足,微观主体活力偏弱。央行数据显示,3月居民存款达29000亿元,超过去年3月的23500亿元。M1增速从上月的5.8%下降到本月的5.1%,说明经济活力在下降,M1增速-M2增速继续下降,说明存款难以转化成实体经济的流动性,经济复苏乏力。

总体来看,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复苏的动能偏弱,需求端政策仍需加码。

02

降息概率有限

近期,部分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引发市场关注和热议。4月11日公布的3月CPI、PPI数据走低,叠加上述各界对经济复苏的观点分化,又加剧了各界对存、贷款利率调降的猜测。

具体而言,4月11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CPI同比上升0.7%,远低于市场预期和3%的容忍上限,这主要受到消费复苏仍待发力和去年油价高基数的影响。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尚可,环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同比涨幅小幅走阔0.1个百分点至0.7%;PPI环比继续持平,同比降幅扩大1.1个百分点至-2.5%,带动CPI-PPI同比剪刀差扩大0.8个百分点至3.2%。

对此,渣打银行大中华区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表示:“小银行降存款利率是catch-up(补降)。CPI走低只是降息的条件之一,一季度和全年GDP增速可能超预期,利率水平已是历史低位,这些不支持央行降息。”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称:“预计4月CPI同比将进一步下降至0.3%,因为食品价格可能继续下降,而核心通胀仍受到PPI通胀下降的影响。由于去年俄乌冲突导致的比较基数很高,4月PPI同比可能下滑至-3.0%。”

从历史来看,存款利率下调是央行推动实体融资降成本的必经之路。在多数机构看来,当前下调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紧迫性不强,但也不排除贷款利率继续下行的可能。而就4月11日公布的3月金融数据看,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规模增量均大超预期。目前流动性充裕,如何传导到实体是更大的问题。

2022年有过两次调低存款利率潮,分别是去年4月和9月,这和当时LPR的调整有关。去年,作为房贷利率定价基准的5年期以上LPR累计下调过3次共35BP,1年期LPR累计下调过2次共15BP。

丁爽认为,“最近小银行降存款利率是补降。GDP增速可能超预期,利率水平已是历史低位,这些不支持央行降息。”降低存款利率虽然可进一步带动贷款利率下行,但实则这也将先侵蚀老百姓存款利息所得。

目前货币政策其实已经颇为宽松,且控制宏观杠杆的必要性仍存。央行近期运用降准和再贷款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包括回购利率和NCD利率)在多数时候低于政策利率(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同时银行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为房地产市场和整体经济的复苏提供支持。机构预计二季度经济会继续复苏,GDP增速可能达到7%或更高。加息条件虽不成熟,但降息窗口可能已经关闭。

更多观点认为,今年政策的重点应该是在微观层面通过改善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和保护产权来提振企业家信心,推动民间创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

03

A股基本面偏正面

就和各界对经济的第一感知一样,市场对A股的反弹依旧将信将疑。但事实上,经济恢复上行,企业盈利逐渐改善,加之中国通胀保持低位,财政政策较为宽松,货币政策也难以收紧,这决定了A股的价值中枢缓慢上移。

但中航信托方面认为,由于目前北向资金流入趋于平稳,国内基金发行仍然较为低迷,因而资金面或仍不支持股指大幅上行。相比起盈利的修复程度,目前的“主要矛盾”就是主力资金布局的方向,这也解释了为何近期AI和“中特估”在游资的爆炒下“独美”。

国际机构对中国股市前景战术上亦不悲观,瑞银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目前国内投资者似乎比国际机构更为保守。“但我们认为市场目前反映了弱复苏,然而在当前节点,我们依然看好股票市场。”

原因在于,上市公司的复苏趋势更好,因为它们的市场地位和资产负债表优于中小企业;家庭超额储蓄释放可能给股市带来零售资金流;政策支持为增长和消费兜底;经营杠杆和大宗商品降价有助于利润率提升。

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速和增长潜力仍然超出多数主要经济体。经历了过去几年整体指数的下跌、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特别是在目前中国经济重新开放之后,资金开始重新布局中国股市,今年上证50、沪深300的表现仍将优于中证500和中证1000。

就具体复苏路径以及受益板块而言,以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经济触底修复的起点,以信用周期启动上行、经济实际复苏和货币政策转向分别作为重要“拐点”,可以将每轮经济周期划分为“宽货币→宽信用”“宽信用→经济修复”“经济修复→货币收敛”“货币收敛→经济触顶”四个阶段。

从具体行业来看,与目前阶段较为相似的是2011~2013年,主要是弱宏观复苏+强信用周期。随着宽信用开启,宏观板块开始向产业周期扩散,最终产业周期表现好于宏观板块。

 

(Irene Zhou为秦朔朋友圈撰稿人)

 

举报
相关阅读

三星“挑动”芯片产业神经,为何韩国工厂失火备受关注?

火灾挑动大众神经背后,存储芯片市场刚经历一轮低谷,目前正从谷底回暖。

03-22 11:55

去年四季度净利环比增逾50%,科创板集成电路行业复苏在望?

多家科创板集成电路公司在调研中表示,随着消费电子需求转暖,下游库存逐步去化,行业整体有望迎来复苏

03-08 22:17

豫园灯会线下客流已逾400万人次 春节消费新动能显著激活

02-26 12:09

多国加速布局半导体产业 能否复苏有待观察

今年以来,多个国家公布了新的产业规划,均把处于景气度回升期的半导体行业作为发展重点。业内人士预计,与人工智能应用相关的半导体芯片产品将需求旺盛,不过,行业能否真正复苏仍有待观察。

01-23 11:06

需求逐步恢复 多家机场上市公司扭亏为盈

日前,多家机场上市公司披露的旅客吞吐数据均显示同比大幅增长。业内人士预计,2024年,航空客运供需两端能保持恢复,相关公司盈利能力也将继续修复。对于国内民航业的复苏情况,东兴证券分析师曹奕丰在研报中表示,当前,行业处于底部回升的关键阶段。近期国际航线的表现说明国际市场在新的一年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并将显著缓解目前供给端的过剩问题。光大证券分析师程新星认为,预计2024年航空客运供需两端能保持恢复增长,航司盈利能力也将继续修复。同时,随着海外航线供需的不断恢复,机场免税业务、盈利能力将继续恢复。

01-23 10:59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