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近期有不少群众反映自己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如果的确二次感染了,或者是有感染新冠的相应症状,应该如何应对?
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首先,无论是二次感染还是新变异株导致的感染,临床表现目前看都是类似的,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重症的病例目前还很少,主要是无症状或轻型病例为主。一旦感染不要恐慌,对症处理,同时仍然要做好个人卫生,包括戴口罩,避免或者减少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第二方面,我们要高度关注高龄老人,没有接种疫苗的、有基础病的人群,避免感染或者减少感染的风险。因为无论是变异株还是二次感染,都会使这些重症高风险人群面临着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所以要关口前移、早期干预。措施包括:建议在社区层面上发挥社区医生或者全科医生的力量,以及信息化系统、人工智能多种途径,建立所辖区域的老年人、高风险人群的台账;一旦这些高风险人群患病以后,要及时跟踪监测,早期抗病毒治疗;重症高风险人群感染以后加强监测,如果出现低氧等情况,要及时氧疗,无论在社区层面上还是医院层面上,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置;目前医疗机构重症的救治能力较充分,所以一旦有重症病人,及时住院或ICU治疗。
由于近期早晚温差加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有所增加,但整体流行水平较低,专家建议加强预防措施。
“最近的流感,我在公开场合一句话都没提到,为什么?因为跟往年没多大区别,一切都在正常范围内。呼吸道的传染病,本来每个冬季就要来的,没什么稀奇的。”
Moderna此前对中国市场给予很大的信心,该公司曾计划将尽可能多的产品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以此推动公司下一阶段的增长。
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处于低水平流行。第一财经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了解到,今年冬季到目前为止新冠未出现感染高峰,甲流感染处于高峰期。
从全球来看,长新冠症状在人群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和免疫异质性。本研究提供的信息再次提示长新冠的诊疗需要个体化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