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近期有不少群众反映自己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如果的确二次感染了,或者是有感染新冠的相应症状,应该如何应对?
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首先,无论是二次感染还是新变异株导致的感染,临床表现目前看都是类似的,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重症的病例目前还很少,主要是无症状或轻型病例为主。一旦感染不要恐慌,对症处理,同时仍然要做好个人卫生,包括戴口罩,避免或者减少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第二方面,我们要高度关注高龄老人,没有接种疫苗的、有基础病的人群,避免感染或者减少感染的风险。因为无论是变异株还是二次感染,都会使这些重症高风险人群面临着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所以要关口前移、早期干预。措施包括:建议在社区层面上发挥社区医生或者全科医生的力量,以及信息化系统、人工智能多种途径,建立所辖区域的老年人、高风险人群的台账;一旦这些高风险人群患病以后,要及时跟踪监测,早期抗病毒治疗;重症高风险人群感染以后加强监测,如果出现低氧等情况,要及时氧疗,无论在社区层面上还是医院层面上,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置;目前医疗机构重症的救治能力较充分,所以一旦有重症病人,及时住院或ICU治疗。
自2023年8月30日起,来华人员无需进行入境前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
第一财经每日早间精选热点新闻,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有专家判断,夏季流感与新冠叠加流行可能性较小,但仍需要警惕今年秋冬季出现流感与新冠叠加流行风险。
在新冠进入乙类乙管之后,流感监测网络作为新冠病毒监测的主要渠道,作用正进一步显现。
根据协议条款,药明生物将为同类首创的抗C5a单克隆抗体Gohibic提供cGMP/GMP制剂生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