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如何进一步深化科创金融服务?
6月8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2023)上,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认为,要聚焦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拉长做深金融服务链;完善科创金融专属服务体系,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共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针对科创企业“两高一轻”(高技术、高风险、轻资产)的特点,创新完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强化科创金融供给。当前银行科创方面的金融服务已经走上了快车道,但是和实际金融需求相比,科创金融供给仍然较为短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还面临着一些堵点和瓶颈。
谷澍认为,瓶颈、堵点主要有三点:一是科技创新本身日新月异,不断催化出一些新业态和新企业。银行业始终处在追赶的状态,还需要有快速迭代更新相关服务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
二是商业银行天生都比较审慎,这种审慎的风险偏好和科技创新高风险之间存在错位,特别是在种子期、初创期的科创企业融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而传统的信贷服务介入这类融资比较难。
三是在进一步拓展科创金融、如何汇聚整合各方力量、打造更完善科创金融服务生态等方面,还需要加快推进。
那么,接下来银行应如何进一步深化科创金融服务?谷澍结合农业银行的相关实践,提出三点思考:
一是要聚焦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拉长做深金融服务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是引导和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做科技金融服务要紧紧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拉长做深金融服务链条,做好科技创新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的服务。特别是要突出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更好满足科创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古澍称。
二是完善科创金融专属服务体系,提高专业服务能力。银行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团队,打造一套客户的评价准入和产品体系,让银行更懂科技、更懂客户,尽量缩小错位。最核心的是要推动客户评价和信贷准入的方式,更多从技术进步、商业前景等维度衡量客户价值。
三是共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科创金融服务效能的提升,离不开跨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在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中,银行业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各方一起努力形成合力。比如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交易、科创数据共享等方面,都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共同打造服务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
过去一周,多晶硅价格震荡下行,硅片价格继续下行,电池和组件价格同样呈继续下探趋势。
面对未来日益增多的挑战,除了坚持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外,保持适度甚至最大程度地开放,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
在科技革新的时代浪潮中,“杭州六小龙”—— 游戏科学、深度求索(DeepSeek)、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宛如闪耀的新星,于人工智能、机器人、脑科学等前沿领域披荆斩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成果。它们不仅彰显了中国科技创新的硬实力,也为杭州这座“数字之城”注入了全新活力。随着这些企业的崛起,一个关键问题摆在眼前:金融机构在其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又是怎样通过创新来满足这些企业独特的需求,助力它们一路腾飞,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崭露头角的? 这正是本文试图深入探讨与剖析的核心所在。
纵观长江经济带各节点城市的国土空间新版总体规划,不难发现各地重要核心发生转向——从开发优先到生态本底约束。
光伏行业资本开支已显著放缓,主产业链已持续亏损半年以上。业内认为,光伏全行业亏损无法长期持续,在政策支持下产能将加速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