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插秧的农业机器人、御风飞行的电动飞机、《流浪地球》里同款外骨骼机器人……睽违两年,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在15日开幕的第九届上交会现场展出。
作为我国首个以技术作为展示和交易标的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性展会,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下称“上交会”)正成为技术贸易领域展示先进技术、链接创新资源、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我们是第一次参展上交会。”格尔软件市场总监祝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像格尔软件这样的数字经济产业企业,在今年上交会现场占据了不少展位。
“当前,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本届上交会数字技术展区扩容到1.4万平方米,汇聚物联网、量子加密、云计算等领域新突破。”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周岚介绍。
除了扩容的数字技术展区,今年的上交会还设置主题馆、能源低碳技术、生物医药、创新生态及服务共5个展区3.5万平方米展出面积。
新技术新产品首发
和往届上交会不同的是,今年上交会的数字技术展区内首次设立了商用密码板块。此次上海地区展区面积为360平方米,分为上海商用密码全生态产业发展平台、上海商用密码多场景创新应用示范2个板块。
“第九届上交会首次设立商用密码板块,同期配套高峰论坛。在这里,云集了商用密码全产业链的顶尖企业,从提供基础密码能力、密码系统到适用于数字经济各应用场景的软件、系统集成等都囊括其中。希望通过若干年的培育,商用密码板块或将成为上交会的一张新名片,并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东浩兰生会展集团董事长陈小宏介绍今年的展会特点时说。
在亮点项目推介会上,上海市商用密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唐敏璐对第一财经介绍,今年该展区将集中展示上海地区商用密码产业发展历程,突出上海特色。她表示,去年上半年,《上海市商用密码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发布,目前已开展两批次团标立项申请及相关评审工作。
祝峰也告诉记者,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密码安全作为数字经济底座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今年他们就带来了电子政务云信创环境的国产密码服务基础设施方案,这也是国内首个基于信创云环境并且大规模应用的密码基础设施。
和格尔软件在同一展馆的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今年展示的是自主研发的区块链服务平台和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创新成果,他们展台上的“天算1号”,是国内首台模块化离子阱量子计算工程机。
该中心副主任王楠对第一财经介绍,上海软件中心联合启科量子正打造“上海量子软件技术研究与验证中心”。“我们在量子仿真模拟器的质量模型方面开展相关研究,率先提出了一种量子仿真模拟器质量评价模型。量子验证中心作为量子领域科研基础平台,不仅可以面向公众开展量子技术科普与体验活动,还可以为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量子软件质量和信息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和验证服务。”
在每届人气最高的板块之一——智能机器人展区,今年也有不少上交会的老朋友带来了最新技术。
第八届上交会服务机器人场景应用标杆企业——点甜网络科技,今年带来了3款自主研发的新款机器人——插秧机、打药机器人、旋耕机,这些机器人在旋耕、畦垄、播种、植保作业上可完全替代人工,全程仅需一名操作人员在电脑端或手机端操作即可。
上海点甜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春云介绍,目前点甜各类智能机器人在新疆、湖南、江西、浙江、江苏、上海已落地百余台,其中在金山、奉贤就有10余台机器在种植基地或合作社开展种植作业。在纯电动无人驾驶智能农机领域,点甜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通过点甜AI机器人在叮咚买菜廊下基地的应用,综合测算下来亩均机器使用成本是传统农机的1/10,解决了基地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下一步将尽快落实采收机器人的使用,那时整个叮咚蔬菜基地只需日常维护人员即可,伴随基地扩大也只需增加设备,不用再担心招人难的问题。”金春云说。
“3+365天”完善技术贸易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技术已成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五大要素市场之一。“十四五”以来,上海技术贸易发展迅速,技术进出口合同金额年均增速10%,2022年达187.9亿美元,居全国各省市首位。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技术贸易展会,上交会如何完善技术贸易服务?
在今年的技术转移专区现场, 一个InnoMatch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的屏幕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该平台运营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虽然线下的展会只有三天,希望通过平台能做到3+365天的服务。
她告诉记者,现在平台的用户已经有6000余位,都是行业里面比较垂直的用户,以及相关的技术经理人,所以这些项目一到平台上来,它就能够在平台上智能匹配,突破线下点对点的局限性,链接全球的资源。“比如说在上海的项目能够对接到在以色列或者新加坡的成果、需求,供需双方在线上通过即时通讯、虚拟电话直接进行互联。”
而且,平台还提供了类似淘宝的功能。该负责人表示:“逛平台的用户手上可能有很多资源,但是没有直接上传到平台上,一旦他看到了这样的项目,线上用户能够直接向我们方案方投递他的解决方案或者说合作意向。我们后续整合线上人脉资源再结合大数据的能力后,最终可以提升供需对接成功率,实现了科技成果和转化。”
上海市科委数据显示,InnoMatch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自2022年8月上线以来,征集国际国内2500余项企业创新需求,700余项已找到解决方案,意向和正式交易额超过18亿元。
“本届上交会着力深化‘3天展会+365天常年服务’机制,完善技术贸易服务生态。依托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现场提供全球技术供需对接服务。由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组建‘技术贸易促进服务联盟’,协同10余家境内外技术贸易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常年技术贸易服务机制。”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介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流通和价值实现,进而赋能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全球正处于智能化变革的浪潮之中。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突破,人形机器人应运而生,成为世界各国角逐科技高地的焦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制造业亟待升级、教育需求多元化,这些社会现实为其发展提供了沃土。从国际看,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抢占人形机器人市场份额,试图主导产业走向;国内政策大力扶持,资本涌入,产学研紧密合作,一场围绕人形机器人的科技竞赛悄然展开,它承载着提升生活品质、变革产业结构、彰显科技实力的重任。
202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04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7032万人,也就是说,灵活就业人员占到了全国就业人员的27%,占城镇就业人员的43%。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已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银行领域,智能化的人形机器人崭露头角,正逐步成为创新业务的得力工具。它既能优化客户服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为银行带来全新的业务模式。不过,银行在广泛应用人形机器人的道路上,仍面临技术瓶颈、数据隐私保护等诸多难题。接下来,本文将深度剖析人形机器人在银行领域的发展前景、带来的变革,以及应对挑战的方法。
中方赞赏泰方采取有力措施打击网赌电诈,双方要继续加强执法安全和司法合作,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地区国家交往合作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