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去年全国6家三甲医院专利转化合同金额超亿元 上海两家医院转化量超百件

第一财经 2023-06-17 11:57:26

作者:钱童心    责编:乐琰

2022年中国医院专利转化总量与2021年相比提升54%,总量达到1544件;全国6家三甲医院专利转化合同金额超过1亿元,专利转化排名前20的转化合同金额共计超过26亿元。

6月17日,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发布《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2022)》。最新发布的榜单显示,2022年中国医院专利转化总量与2021年相比提升54%,总量达到1544件;全国6家三甲医院专利转化合同金额超过1亿元,专利转化排名前20的转化合同金额共计超过26亿元。

《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也有医院创新“琅琊榜”之称。第一财经记者从CMIA方面了解到,去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去年分别实现合同金额超过5亿元的专利转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专利转化合同金额分别在1亿至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两家医院转化量超过100件,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去年的专利转化量分别为为178件和106件。

从医院创新的综合排名来看,前五名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在专利申请方面,去年全国三甲医院共申请专利46098件。专利申请量排名前50的医院共计申请专利16221件,占比35.19%。其中专利申请量最高的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达到922件。

去年全国三甲医院共获得授权专利48606件,专利授权量排名前50医院共获得授权专利16676件,占比34.31%。其中专利授权量最高的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达到851件。

在2022年专利转化数量大幅上升的同时,与2021年相比,2022年全国三甲医院专利申请总量和授权总量都出现了下滑,分别下降34%和40%。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总发起人葛均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比专利申请和授权更值得关注的的指标是专利的转化。去年的榜单显示,我国三甲医院在关键的专利转化方面成效显著,这说明医院专利质量在提升,专利转化越来越被重视。”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去年10月曾公开表示:“围绕我国人群疾病谱相关的重大疾病防治问题,我们对标的是梅奥中心、克利夫兰、哈佛医学院等顶尖医学中心,期待推动一批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促进一批创新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和市场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已经连续两年蝉联中国医院创新排行榜综合榜单榜首。上海九院院长吴皓在最新榜单发布后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医院临床研究中的重要一环,但医学成果面临的转化瓶颈有很多,包括研究缺乏‘由终而始’的设计,政、产、学、研、金、服、用缺乏有效的协作,缺乏多栖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以及缺乏转化跨界知识和机制。”

“医工结合”是加速医学创新转化的重要举措。上海九院已经设有全链条设计3D打印技术临床转化中心、手术机器人临床研究中心、人工听觉植入临床研究中心等,与高校、企业合作,加速了从研发到产品的转化流程。

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领域的创新是未来医疗器械研发取得突破的重要方向,例如心脏支架、瓣膜等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与转化就与生物材料的研发密切相关。

去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立了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围绕临床需求和前沿技术,以应用级别生物材料研发和应用为目标,开发新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用材料及再生医学产品,通过医研企合作形成上下游接力的产业链,提升我国新型材料研发及新型生产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的殷殷嘱托让众多年轻创新创业者深受激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寄希望于年轻人,鼓励他们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69 昨天 13:56

关税扰乱医疗器械供应链,美国厂商担心失去中国市场

一方面大量国产医疗创新公司崛起,具备了生产与国外技术质量相当的产品的能力;另一方面,最新的关税战也令美国医疗器械出口中国市场的成本大幅提升。

10 607 04-24 01:28

当消费遇上AI|近万家新注册医美相关企业背后,消费医疗市场的春天来了?

美归根到底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无论利用何种技术手段,医美机构都不能成为“容貌焦虑贩卖者”,而应积极帮助求美者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

1517 04-19 18:08

强生首次披露关税影响,预计导致4亿美元利润损失

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等关税”政策以来,强生是第一家公布业绩的大型医疗公司。随着美国上市医疗企业财报陆续发布,关税对行业的具体影响也将进一步显现。

666 04-16 17:21

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再获突破!首个腔内影像系统获FDA批准

当前正处于FDA内部动荡,审核周期显著延长的特殊时期,叠加中美关税带来的多重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医疗器械的获批展示了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在全球的影响力。

413 04-15 17:5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