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领域的各种先驱几乎每周都会对其引入世界的这项技术提出严重的警告。数月前,当我与某些人工智能专家共进,晚餐时,就很早感受到了这种新兴的悲观共识。这些人工智能专家认为数百万相对复杂、高薪的工作可能会遭到威胁。我离开时不由自问,这种暗淡的前景是否真的合理。
我当然有自己的疑虑。自上世纪80年代我开启职业生涯(甚至更长时间)以来,技术进步一再被视为对汽车制造等关键行业工作的主要威胁。但在英国脱欧灾难爆发前,因为新型精密技术在促进领先制造商核心业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英国的汽车产量甚至远超汽车行业所谓的鼎盛时期。日产目前在英国北部港口城市桑德兰经营着全世界产量最高的汽车工厂之一。
同样,尽管德国汽车工人的名义薪酬相对较高,但该国的汽车制造企业数十年来却一直在不断适应并取得了蓬勃发展。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并为满足全球中产阶级对高质量性能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作出了贡献。诚然,随着全球朝向电动汽车的转型,德国汽车企业正面临着迄今为止最大的挑战。但从过去的经验看,汽车行业将会调整适应,并在未来取得更强势的发展。
人工智能末日预言家同样忽视了多数发达国家及众多主要发展中及新兴经济体人口正在快速老化的事实。随着劳动力增长放缓及民众寿命的延长,规模较小的劳动年龄人口将面临为养老金、医疗保健和其他非歧视性承诺出资的越来越大的压力。
经济增长表现将会举步维艰,除非上述规模较小的劳动人口能够提高生产率。日本和意大利是过去几十年来反映这一趋势的两个突出的实例,但绝不仅仅它们才面临这样的问题。此外,中国、韩国和欧洲大陆多数国家均面临同样的困境。能够提高生产率的人工智能应用或许恰恰能够满足我们的所需。
此外,只需看看正在吞噬越来越多国家财政的曾经备受珍视的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该体系所雇用的员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但它的生产率却越来越低。我们在英国经常听到有关NHS失败以及这对寻求医疗救护的民众意味着什么的无穷无尽的恐怖故事。
以时代健康委员会委员的身份研究这一问题,我认为,NHS显然需要大量采用现代技术来协助完成简单任务以及更为复杂的任务。例如,通过在整个系统中嵌入经人工智能强化的高速诊断装置可以有助于发现疾病风险,并通过药房或全科医生等最佳渠道提供早期医治。这样的干预将大大提高生产率和护理品质。
我们已经掌握早期但却极为有力的证据,证明人工智能可以在全球公共卫生系统中发挥多么重要的作用。据英国广播公司消息,加拿大和美国的一组科学家已利用人工智能发现了一种新型抗生素,事实证明,该抗生素(到目前为止)在抑制世界卫生组织观察名单上已知的超级耐药菌之一——鲍氏不动杆菌时表现得非常有效。
因为在2014~2016年曾领导英国对耐药菌的独立审查,这一发现令我感到极其鼓舞。该药物仍需经过漫长而昂贵的常规临床试验过程。但如果一切顺利,这将是数十年来我们首次获得对抗致命超级细菌的抗生素。从协助发现或研发抗击迄今为止无法预防疾病的疫苗到在更大范围内简化临床试验过程,现在不难想象人工智能还能在医疗领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当然,为防止这一波最新创新浪潮带来社会、政治和经济灾难,人工智能专家认为我们需要设立护栏和高标准监管,这无疑是正确的。目前这个全天候社交媒体、点击陷阱和假新闻的时代无法给人以信心,因此,很多人都抱有悲观主义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是忽视人工智能显而易见的巨大潜在好处的理由。
(作者系高盛资产管理公司前董事长及英国前财长,泛欧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版权:辛迪加)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出台,是国家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为广大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将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伦敦房价的持续温和下跌最终肯定是件好事。倘若这一趋势得以持续,那么英国各类潜在负担,以及劳动力市场和社会流动性障碍将得到缓解。
下半年,我国在“稳增长”方面面临一定挑战,不能因上半年实现5.3%的增速而掉以轻心,必须以“时不我待”的态度进一步部署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对四大关键问题进行前瞻性调整。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发展韧性和活力持续显现。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需巩固。
我国5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也就是排名前3的经济大省2024年的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