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民航局消息,近日,民航局发布《关于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总体部署 加快推动智慧民航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更好统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充分发挥智慧民航建设在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引擎作用。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智慧民航建设数字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数字化发展环境更加完善,数字技术应用创新活跃,数据资源融合共享,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全面推动民航创新能力、安全水平、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治理效能大幅提升。到2035年,智慧民航建设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据资源和要素体系完备,数字技术叠加效应、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全面释放,民航数字化生态圈全面形成,为民航实现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指导意见》提出,适度超前建设网络基础设施。优化民航通信网络资源结构,加快推进北斗系统应用和新一代航空宽带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民航数据传输能力和承载能力。深入推进IPv6应用,开展基于5GAeroMACS技术的 “机-车-场道-设施”协同运行,推进空管、机场、航空公司、服务保障单位等各主要运行要素全面物联,探索研究6G 等新技术在民航领域的应用。
《指导意见》还提出,推进民航与数字产业深入融合。引导智能装备制造、软件开发、通信运营等企业协同开展关联产品研发和技术标准制定,吸引数字平台型企业参与民航服务形态创新。鼓励民航信息服务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行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自主能力。提升航油保障智能化水平,构筑航材数字化保障体系。
AI技术不但能在药物靶点筛选、适应证预测等环节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一些自动化智能设备的投入也能确保药械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我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我国的无人机制造企业已达700余家,需要适航审定的中大型无人机型号800余个,而过去近40年间完成审定并颁发证件的有人机型号只有81个。
多家锂电企业宣布扩产,储能需求依旧持续向好;福建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DeepSeek助力数字化转型提速;养老金融相关政策将持续完善,行业布局加快。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